正逼近“不倫不類”,硬件眾籌到底是哪兒變味了? 觀點
近日有兩件事將智能硬件的眾籌話題又推至公眾視野。
一是被譽為“中國版KickStarter”的點名時間因裁員傳聞被炒得沸沸揚揚;二是淘寶眾籌平臺“愛情地標”項目近日在舉行奠基儀式時有負責人指出,淘寶眾籌將重點發力科技眾籌,另外眾籌可能會進入到3.0的時代——孵化模式。
硬件眾籌哪兒變味了?
回到眾籌的概念界定上,眾籌譯自國外crowdfunding一詞,即大眾籌資或群眾籌資。由發起人、跟投人、平臺構成。現代眾籌特指通過互聯網方式發布籌款項目并募集資金。當然,倘若你注意到上文中的“3.0時代”字眼,便會發現事實上有實體形態的智能硬件眾籌正在發生潛移默化的變化。按照倒敘的順序:3.0時代是孵化器模式,2.0時代是眾籌平臺與創業公司互相幫助,達成電商的本質,1.0時代則是純粹意義上的眾籌。
硬件眾籌平臺的服務宗旨不斷擴展與進化,與搭載平臺的創業公司需求息息相關。對于資源式微的中小型公司而言眾籌平臺就像是圓夢場和造星臺,真的是咸魚翻身的大好機會。
種種跡象表明,智能硬件多發端于創造力爆棚的科技創業公司,除卻籌集資金外各種資源均稀缺,銷售渠道、用戶、市場反饋也被眾籌發起者看重。
如是形勢下,在淘寶眾籌步步升級之時,轉型也成為硬件眾籌平臺的無奈之舉,比如點名時間經歷的多次轉型:眾籌平臺→智能硬件眾籌平臺→智能硬件首發預售平臺→智能硬件限時搶購平臺。
“淘寶眾籌平臺需要發起眾籌者提供一個原型機,這樣一來,到完成生產鏈條之前,能提供給參與眾籌者充分的修改空間和時間。”淘寶相關負責人道出了實情,而過去一件硬件產品的出爐流程大致是——耗時幾年低頭研發新品、傾力專業團隊測試和調研,收集反饋進一步優化產品……當然這其中的反復循環中,一切均是燒錢、燒錢、燒錢!
“變味”后的眾籌平臺則為硬件創業者們插上了高飛的翅膀:提前曝光從而拉長產品傳播時間,同時收集種子用戶對產品的反饋從而不斷修正產品,如是不僅省卻了燒錢的巨耗,反而會獲得更多資金的積累、幫助公司獲得更高的估值。
眾籌的核心則在產品 XX眾籌平臺的重心仍在XX
盡管圓夢的舞臺越來越美而大,但沒夢背后的考驗仍是潛藏其中:當眾籌平臺一步步解決資金、產品體驗反饋、傳播和粉絲培養問題過后,有些自身的問題還需要自身把控。
比如最常見的最具本土化特色的“跳票”問題。與相對簡單的“發起項目”相比,眾籌后理順供應鏈,順利地進入生產環節,尤其按時發貨,似乎成了缺乏經驗的初創企業最大的挑戰。不過據說,Kickstarter 平臺上大約 75% 成功籌款的硬件項目不能按時發布。
事實上僅憑一張概念圖便昭告天下的案例更是屢見不鮮。
關于“跳票”的解釋原因則“百花齊放”:記得某手表同行在透露產品經歷的各種痛時,講到了彎曲類玻璃屏幕的制作難度問題;某國內手機在首發“遺憾”地宣告:首發數量不達1千臺歸于受產能問題制約;某國外手表則委屈道:金屬外殼著色不勻、in-cell觸控屏問題、藍寶石玻璃顯示屏近期內難以通過墜落實驗……
對于眾籌平臺無論是京東眾籌、還是淘寶眾籌等,其重心當然仍是京東、淘寶。其目標在于檢驗平臺試錯、平臺檢驗推廣的高頻玩法,把握眾籌的渠道和受眾之變規律。形象地講,眾籌平臺和硬件產品的關系就像各眾籌平臺搭好了戲臺,而智能硬件產品們則充當了表演者角色。眾籌平臺本質上雖已經演變為產品預售平臺,但眾籌成功≠產品成功。現在至將來,硬件產品繼續將如雨后春筍般冒出,而眾籌平臺愈加“幾家獨大”,硬件們無疑會面臨僧多粥少的局面。倘若在產品或供應鏈任何環節出了瑕疵,要么充當了點綴者的角色、要么就要么就在臺下收到鼓倒掌、喝倒彩。
除卻跳票外,硬件眾籌還被指出存在支持者缺乏契約精神不遵守承諾、眾籌數據刷單沖量嚴重、產品創意被抄襲等問題,諸如此類問題不解決,即便眾籌玩法可能性不斷再延展,前景也堪憂。
文|王小琉(個人微信號wangxiaoliu203406),本文首發百度百家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