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營商創新下一個引爆點:“流量風險資本化”!觀點
2015年一季度經濟形勢座談會上,李克強總理針對電信運營商服務現狀的評價,幾乎是一邊倒的叫好。這既讓運營商人感到壓力陡增,但更讓人看到基礎電信業在未來國民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意義。基于對流量(連接)的需求將越來越成為最普遍的基本需求,當流量越是剛需,則流量就越賣不起價格,就如同自來水不可能賣出高價一樣(對于流量免費的呼聲也日益高漲)。這種情況下,一方面數據流量消耗在同比快速增加,另一方面基于數據流量的收入卻沒有得到預期的增長。因此,對流量經營懷揣夢想的運營商而言,依賴常規的流量經營手段,無論是前向模式還是后向模式,都難以獲得超額收益。要想獲得超額收益,就必須考慮采用能夠獲得超額收益的途徑。個人認為,這就是運營商要善于利用資本的杠桿作用,將產業運作與資本運作結合起來,將稀缺的流量資源(持續加大電信業基礎設施投入,流量資源仍將繼續稀缺)作為風險資本加以利用。鑒于此,本文提出了基于流量的風險投資的設想,建議運營商能積極實踐。本文提出一些簡單設想,以期拋磚引玉。
一、流量創新實踐的亮點與問題小結
簡單回顧一下,流量經營概念的提出到現在,大致可以分成兩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2008年3G牌照發放到2011年微信為代表的OTT應用的出現,這個階段運營商圍繞著如何在一個比較高位的流量資費水平下開展面向公眾用戶的前向收費模式,這期間在是包月、按時長還是按使用流量的不同計費方式上選擇了一個以為是最有利于運營商自身的方式。這個階段的最大特點在于用戶對流量消耗的“恐懼”感強烈,最終的結果是數據流量雖然在逐年增長,但在收入結構上基于數據流量的收入不足以有效支撐運營商轉型。
第二個階段是2011年微信出現后到現在,處在一個前向收費模式為主,但在OTT的壓力下,已經意識到流量經營模式必須要轉型,尤其是從2013年開始,三大運營商都開始在基于后向企業付費的流量經營模式上開展了較大力度的實踐探索,2013年8月份中國電信還成立了獨立的部門——中國電信綜合平臺開發運營中心,該中心以流量后向經營創新為主要任務。三大運營商層面先后與BAT等互聯網公司開展了合作。特別是在2014年,三大運營商基于開發的流量后向經營產品,先后提出了“流量貨幣化”的概念,嘗試進行三網流量通行。一些社會化第三方企業也加入了打造第三方流量交易平臺的創新隊伍。“流量貨幣化”、“流量三網通行”和“流量交易”等成為流量后向經營模式下的主要創新點,受到了用戶的歡迎,得到了一些投資機構的關注。
從兩個階段來看,前向模式在“速度慢、價格貴”的痛斥聲中,已經越來越難,這才有了4G業務時代大幅度的資費下降,這既是市場競爭的使然,也是順應連接社會的發展需要。前向模式下流量收入增長不及流量消耗的快速增長,使得收入結構調優成為奢談,這個問題已經越來越突出。因而寄希望于流量后向模式,但是,對于患得患失的運營商而言,后向模式的戰略地位仍然沒有得到認可,沒有形成共識,使得后向的進展不利。而進展不利,又反過來影響制約最高層推進后向經營模式的決心。有可能是一個惡性循環。這是后向模式的最大癥結所在。因此,在運營商還沒有完全準備好把前向模式專項后向模式之前,后向模式會得到進一步的加強,但要支撐整個收入結構的調優還很難。
一句話,“流量貨幣化”、“流量三網通行”、“流量交易”,仍然是概念大于實際。什么時候能夠在業務模式上以流量后向經營為主,則什么時候進入到流量經營的第三個階段。3到5年內,個人看不到太好的理由。
二、基于流量權益合作的模式探討:流量風險資本化
無論是前向經營模式,還是后向模式,目前這種按部就班中規中矩的路子都很難走得通,因此,必須思考尋找新的路徑,而這個路徑,個人認為在于“流量風險資本化”!
什么是“流量風險資本化”?簡而言之,就是要將流量這種仍然是剛需的稀缺資源作為風險資本加以運用,將流量作為權益合作資源,通過風險資本運作的方式達到杠桿效應,從而實現超常規的收益增長。具體實踐:
1、流量風險資本化的實踐雛形
中國電信在最近兩三年加大了混合所有制的嘗試,有一些流量風險資本化的雛形或者說概念。比如,中國電信與網易公司合作打造的移動IM產品易信,已經有了這樣的概念。首先是兩家合資成立新公司,中國電信股權上占大頭。然后在易信的推廣上,中國電信拿出了較大的流量和話音作為推廣資源。但是,這僅僅是個概念,并沒有將流量資源加以充分利用。另一方面,中國電信前期對易信的介入太深,不是風險資本投資的正常玩法。因此,個人在總結這個情況的基礎上,提出了如下實踐建議。
2、完全意義上的流量風險資本化
(1)構建流量風險資本開放合作平臺,面向全社會創業團隊開放合作,建立合作游戲規則。游戲規則的核心在于,運營商將流量等相關資源配送給創業團隊,約定在創業團隊進入A論或者B論融資階段,前期投入的所有流量資源基于當時的一般流量價格計算總投入,以此作價入股,從而將流量資本轉化成股權。后續是否繼續進行流量風險資本投入,視雙方的意愿和實際需求進行。
(2)將已有的流量后向交易產品優化,以此建立統一的內容流量一體化營銷平臺,按照互聯網化的方式進行流量分發。一方面基于同一的流量計費考慮,另一方面基于提升渠道能力、大數據分析能力等考慮。
(3)無論什么階段,運營商僅作為流量資源相關的能力提供方,不參與創業團隊的日常經營管理,從而確保創業團隊的足夠活力。
(4)按照風險資本的運作模式建立合適的考評機制,尤其是試錯機制。
(5)中國電信和中國移動都已經成立了專業的創新孵化基地/公司開展風險投資工作,可以將流量風險資本運作納入其中,也考慮流量后向經營團隊。
總結:運營商在快速變化的經營環境下,流量經營已經是困難重重。正所謂,不走尋常路,在流量資源還是運營商為主說了算的情況下,建議積極開展基于權益合作的流量風險資本化探索。如此,也算是對自己傳統運作模式的一個顛覆吧!
(文/笨手蛇,未經許可,謝絕轉載!微博:@笨手蛇,微信公眾號:benshoushe)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