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線城市創業兩大難:政府扶持剛起步,人才缺口造成創新短板創投
中國的創業氛圍空前的繁榮,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自主創業。至于留在一線城市還是回家鄉?大多數創業者,創業的念頭召喚他們留在或流向一線城市,吸收這城市的養分,繼續他們的夢想;也有一群人,在自己的家鄉或是其他城市,在資源有限的環境中尋求機會,同樣也在追求他們的價值。
五一期間,王玄在她的家鄉南昌走訪了幾位互聯網創業者,把下面的這些故事記錄下來。以管窺豹,無法看清整個形勢;僅拋磚引玉,和大家一起討論時下的創業風潮與城市選擇的議題:
有時候我們只看到一線城市的資源,卻忽略了其他城市的優勢。不是所有創業者都有在一線城市試錯的資本和機會,選擇適合自己、匹配自己項目的地方去創業也不失為明智的選擇。以下就是鈦媒體編輯走訪的這三位南昌創業者的故事:
陽明弓道:針對年輕人普及射藝文化
幾個男生拿好弓箭,雙手由下至上舉過頭頂,瞄準前方的靶心后雙手慢慢落下,至視線平行處,右手拉弓,嗖,箭放了出去。幾個女生在試穿漢服,拍照留念。還有兩位“俠客”盤腿坐于案幾兩旁的蒲團上,喝茶論箭,交談甚歡。
這不是電視劇里的畫面,是“陽明弓道”弓道館的場地。陽明弓道的三位創始人是射箭愛好者,經常會在湖邊、林中搭好靶子,自己射箭。創始人之一的羅成介紹說,“開始是出于愛好,但后來和他們一起來射箭的伙伴越來越多,我就想不如開一家弓道館,給喜歡射箭的人提供一個場地,也吸引更多好奇者。”
經過幾個月的籌備,他們在一家中學附近的商場租了一片區域,前期投入十幾萬,于4月剛開始試運營這家弓道館。至于商業模式,羅成目前有以下幾個想法:
1、實行體驗制和會員制,按小時收費或辦會員卡,可以來弓道館射箭,他們3個也負責教授;穿漢服、拍照,漢服由他們自己制作;吃燈芯糕、喝茶,彈古琴、投壺;
2、電商方向,出售漢服、糕點、茶葉等周邊;這將成為主要盈利渠道;
3、培訓方向,聘請教練培訓弓箭技巧,讓成員能在比賽中獲勝。
目前后兩個方向還未落實,不過射箭這項運動本身在試運營期間已攢了不少人氣。為了防止人們單純為了拍照或獵奇心理只來一次就不再來這種情況的出現,羅成在弓道館的文化氛圍方面煞費苦心,一方面裝修盡量還原古代,一方面他們會有文化、禮儀的講解,希望人們能真正喜歡上中國的射藝文化,也因為能為文化傳播做一份貢獻而滿足。
同時,陽明弓道也在和旅游機構談合作,借助江西紅色旅游優勢,宣傳弓道文化,在景點設立弓道項目。
“方盒子”蛋糕:通過線下社群吸引粉絲
歐洲蛋糕多為方形,沒有美國蛋糕甜,不如日本蛋糕花哨,是“方盒子”蛋糕闞超喜歡的,故取此名。
4位創始人中3位來自烘焙行業,1位做互聯網運營。前期投入400萬,有一處“體驗店”,一處蛋糕工廠,一天可做幾百個蛋糕。微信營銷、網絡支付,有自己的配送團隊。準備半年,去年年底上線,現在微信公眾號有6000粉絲。
微信主要起聚集粉絲的作用,每隔一段時間在公眾號上發布活動公告,活動通常在方盒子位于699創業工場的體驗店舉辦,可能是小型音樂會,可能是藝術照活動,或是蛋糕試吃,大部分都免費。闞超表示,由于活動免費,參加人數很多,希望能建立一個線下的俱樂部,把從愛好蛋糕到愛好交友的伙伴都聚集起來。
而目前最大的困難不在于培養人們在線購買蛋糕的習慣,而在于培養人們在除生日以外的日子里吃蛋糕的習慣。
“賣菜郎”:扎根本地、上門送菜O2O
2012年時,“賣菜郎”聶永昭發現合肥當地的服務資訊網站做得很好,而南昌沒有,就做了一家南昌的資訊網站。但注冊會員很少,而后開始進軍本地電商,什么都賣,但人們依然只去淘寶。最后才開始做有機蔬菜,現在有自己的蔬菜生產基地、合作基地,物流方面和EMS合作。
模式主要采用會員制,目標人群為較為忙碌、家周邊菜場超市不多的上班族,年費從500至5萬元不等,每周一至兩次送新鮮蔬菜至會員家。蔬菜最初由客戶自己挑選,之后大部分客戶漸漸習慣讓“賣菜郎”配好蔬菜。3年來,團隊從3人發展至50人,付費會員4500人,計劃今年內實現盈利。
以后會開展的其他服務還有:搭配好半處理的蔬菜和調料,讓客戶可直接烹飪;搭配營養師,為孕婦、老人等特殊人群制定菜譜等。
盡管走訪的創業者有限,但這幾個相對創新的創業模式讓鈦媒體編輯仍很有啟發。與此同時,也不難看出在二線城市創業的兩個局限:
第一,政府對互聯網創業的扶持剛起步
近年來,政府對互聯網創業的扶持力度正在加大。玩聚虎是這些創業者中較為一帆風順的一個。在北京一家公司做了幾年品牌營銷后,2008年回到南昌,從賣玩具開始,后來開了一家桌游吧,是全國最早開桌游店的一批人。投入5萬,半年內收回成本。2013年開了一家咖啡店,現在準備在咖啡店中分出一塊做孵化器。
“今年7月份,我們將把現在這家咖啡館中的一部分劃分出來做孵化器,已經確定幾個入駐團隊。很多人創業你問他們想做什么,他們就說我想開個書店、花店、咖啡店,真正有好想法的人不多。政府對創業的支持、孵化器也都相對較少。”玩聚虎對鈦媒體編輯說。
據科技部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3月,目前全國的科技企業孵化器超過1600家,大學科技園115家,在孵的企業8萬多家,就業人數170多萬。而截至2014年12月,江西省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只有8家。根據南昌市的“孵化島”計劃,今年起每年選100家小微初創型企業進入孵化島,進行培訓、交流。進入“孵化島”的企業只要達到扶持標準就可優先獲得5萬元至20萬元不等的資金扶持。
其中較為完善的先鋒咖啡創業平臺在去年10月剛剛啟動,目前聚集了青年創業團隊30個、創業企業28家,簽約天使投資機構12家,有近150個創業項目與風險資本進行對接,其中4個項目獲千萬級資本支持,2個項目獲百萬級資本支持。
政府對創業的扶持力度正在加大,但仍缺乏資金支持和優秀的導師。對于政府本身,也有較多官員在技術和思維上對互聯網了解甚少,而相較于一線城市,地方政府擁有龐大的資源支配能力,政府對創業的支持就顯得更為重要。
第二,人才缺口造成創新的短板
2013年羅輯思維開始火了之后,在南昌有很多對互聯網有興趣的創業者成為這檔節目的會員,會員之間有了線下交流的機會,討論互聯網創業。但由于缺乏資金和人才,互聯網創業略顯尷尬,大多只是給傳統行業換個馬甲。
“有些維度不是閱讀一些碎片化的文章決定的,也不是你訂閱了邏輯思維,看了知乎就可以塑造的。”一位南昌創業者這樣說。
很多當地的創業只是運用互聯網去對各傳統行業進行簡單相加,O2O火了以后,一大群人追著要做上門服務,洗車、保潔等垂直領域的上門服務開始火爆,但沒錢可燒的創業企業根本拼不過大平臺,顛覆不了用戶使用平臺的習慣,即使如此,還是會有人跟風。陽明弓道的羅成說,在和當地創業者交流的過程中,他發現很多人都在做O2O,項目太多,他覺得自己無法分一瓢羮,不如從弓道這一小眾領域切入,培養大眾興趣。
缺乏創新項目、高端技術,凸顯出人才匱乏的窘相。
有些在一線城市打拼過的人回到家鄉后,能結合當地自由,引入較好的模式。但真正的創新,是一種差異化競爭的手段,最后落實到價值上,而由于人才瓶頸,目前真正有價值的創新還較少。高校是培養人才的搖籃,而國內的高校大多集中于一線城市,人才都流向了資源集中的一線城市——在分析城市差距時,最終還是什么都要歸根于教育上。
有人如此評價,三四線城市能不能長出企業,實際上決定了中國未來30年的命運。經濟轉型期,要想成功必然要把經濟的活力往下延伸。也許未來會有更多人才會回到三四線城市,尋找藍海。
每一位創業者都很認真地向我講述他們的項目,足見他們對家鄉這一份事業的熱情。無論在哪,無論選擇做什么,他們都在從事、或正在尋找愿意為之奮斗一生的事業。有人嘴上滿是自嘲,心里卻略有自豪;有人練就吹牛本事,心里卻隱隱不安。而只要一直在努力的,就是值得尊敬的。
不飽食以終日,不棄功于寸陰
——葛洪 抱樸子·爵學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