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營商服務免費,大家就能滿意了?觀點
據媒體報道說總理在秘魯訪問期間抽空上了下網,網絡服務體驗不錯,網速很好。這則新聞著實又讓5·17世界電信日前后網速資費下降是忽悠總理指責的運營商人又感慨不已。也有業內人士撰文說可能只有運營商退市才能平息這樣一場風波了。風波因為“網費貴、網速慢”的評價是總理說的,所以,相關部門在執行的過程中不夠給力,很容易被認為是在敷衍。有些運營商相關的人士從專業角度分析,對用戶而言其實是徒勞的,因為,這件事情的討論已經超出了應有的理性范圍。因此,只要還在收費,那指責就會繼續,貪婪本性使然。那么,如果從現在開始,運營商提供免費服務,那是不是從此就太平了,真心覺得滿意了呢?我看未必,恰恰相反,更多的不滿仍然將不斷出現。
一、電信服務全免費是否具備可持續性?
2014年三大運營商合計實現收入12504.7億元,同比2013年的12555億元下降0.4%。凈利潤1390.4億元,同比2013年下降7%。凈利潤率為11.1%,相比其他幾個壟斷行業而言,凈利潤率比較低。總體上看,在提網速和降資費的基本背景下,2015年的財務營收預計較2014年會繼續下降。從具體收入項來看,與互聯網接入有關的總收入合計2013年不完全統計約為4800億元,2014年為5000多億元。由于資費下降(根據工信部的數據,2014年同比2011年移動數據流量資費下降達60%)帶來的流量消耗增長,兩項變動使得運營商的數據連接的收入總體上仍然有小幅增長。但以目前的資費下降幅度,繼續增長乏力,而與之相伴的用戶不滿與日俱增。
出路似乎便是免費,這包括北京郵電大學教授等在內的相關人士,都陸續喊出了免費的口號。這意味著運營商總體上要減收5000億元以上,如果還要考慮到為企業提供服務的因素,則因為免費減少的收入去到6000億左右。這對政府意味著什么?退一步,把三大運營商2014年的所有利潤都去掉,也是1390億,再考慮大家所指責的運營商存在資源利用率低的問題,這部分去掉也在2000億元左右。這些被認為是連接的交易成本,如果全部免費,那自然是藏富于民的舉動。但是,這樣的規模,政府能夠承受多久?是否能夠通過其他渠道把這塊的運營成本覆蓋掉?這是個問題。
二、免費服務的前提是網絡能力極大豐富
特意百度了一下秘魯的人口情況,大約3000萬人口,與北京市的總人口數處于相同級別,為這樣規模的人口提供網路服務和為分布的極為分散的14億人口提供網絡服務,完全不是一個級別上的事情。按照國務院5月份常務會議上的部署,現有的城市寬帶服務提升一倍以及農村寬帶網絡基礎設施完善的投入超1萬億元,這1萬億元的資金投入從何而來,如果提供免費服務,誰來承擔?此外,這1萬多億砸進去,網絡的改善程度到底有多大,還是一個技術問題。這樣的投資規模下去,是否能夠達到網絡能力大大提升的目標?
而如果按照免費的主張,免費服務即意味著同時在網連接的用戶規模大大增加。網絡是否能夠無暢通保障連接,還是造成網絡的極大擁堵,我看擁堵是必然的,就像高速公路重大節假日免費的擁堵一樣。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免費即意味著用戶要在連接速度和效率上做出犧牲。這樣的免費,將是犧牲集體的效率來獲得相對低質量的通訊服務。因此,免費服務不能離開網絡的容量來討論。因此,在保證普及通信服務的基礎上,通過價格機制來調節對網絡的需求是必要的手段。
三、引入民資問題是否得到解決?
在談論電信服務的時候,壟斷是對三大運營商指責的時候用的最多的詞語。因此,開放基礎電信服務業,讓更多的民營資本參與進來也成為不少人的主張。但是,民營資本不是活雷鋒,他們對利潤的追求是更高的。不過是在具體做法說,可能比運營商更高明,高明的背后是具有更靈活的體制機制。如同現在的各類免費的互聯網應用服務一樣,讓你在享受免費的同時,一定是付出了其他的代價的。因此,即便是民資參與基礎電信服務,但相關問題并不能得到有效解決。我們虛擬運營商就知道,原本認為虛擬運營商將會充分結合自身的業務優勢和行業免費模式的做法,尤其是一些本身就是互聯網背景的虛擬運營商,從而在移動轉售業務上提供更加創新的服務,但事實上我們發現,在利潤預期不確定的情況下,總體上確實缺乏作為。后續民營資本進入基礎電信服務領域,也將面臨同樣的問題。當然,引入競爭會提升服務的效益這是可以預見的,但是用戶是否就因此得到性價比更好的服務,這還值得商榷。
四、后向經營模式是免費服務的主要替代形式,運營商模式創新力度要加強
對于運營商而言,面臨指責雖然有各種委屈,但是不論如何,從職業角度看,端的是這碗飯,事情還得照舊努力干。在既要降低資費還要營收指標不調降的不可完成任務下,如何找到出路。個人認為,還是要堅定不移的走流量后向經營的業務創新道路,流量后向經營是經營用戶的舉措。因此,后向經營的流量資源保障、政策支持力度、技術能力等方面都要加強。具體做法上,可以把前向模式下下調資費的資源調整用于后向模式上,這樣一方面能確保流量價格處于相對穩定的狀態,另一方面又能夠把純粹降價的方式新增消耗的流量通過后向方式回饋給用戶。
盡管各家運營商流量后向經營創新團隊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在流量關鍵資源的保障上,似乎無法繞過掌握流量資源配置決定權和技術實現的關鍵部門的障礙。從實踐上看,中國電信綜合平臺打造的流量800、流量寶產品,以及中國聯通的流量銀行等產品,除了存在用戶體驗上的流程復雜、成功率偏低等問題之外,給到的流量資源小,用戶不爽的感知是最大的問題。這其實都是后向流量資源配置不夠導致的,因此實際的效果就如同這次三大運營商的降價方案一樣,做了反而比不做受到的指責更大。這是流量后向經營模式能否快速發展用戶的關鍵,千萬不能忽悠用戶。
再回到免費服務這個問題上,按照2014年三大運營商的利潤和收入數據,以及移動用戶規模總數(工信部數據為12.93億)來計算,2014年整個行業利潤為0,則向每用戶每月返還約8.96元(1390.4/12.93)。2014年全行業收入不要,則向每用戶每月返還約80.59元(12504.7/12.93)。我們很多用戶,尤其是消費低于這個平均線的用戶,還在為這樣的消費而不斷跟運營商較勁,是否值得,各看各的的吧。但是,即便把這樣的利益給回了用戶,用戶也可以隨心所欲的連接網絡了,那是不是真得就賺到了?未必,君不見越來越多的人因為手機重度依賴等問題,造成了身體上的健康問題以及家庭等方面的矛盾。所以說,我們心理上的貪婪和生理上實際的需要,這中間是有個平衡的。哪天真的給你免費提供網絡了,還得悠著點辦。
因此,免費模式固然好,但五到十年內能夠實現都是不容易的,但資費越來越低,速度越來越快是大勢所趨,這個過程中,運營商順勢而為,加大創新力度,也還是大有可為的。不管是收費還是免費,未來移動互聯網時代更多的連接都依賴管道,管道的作用是加強了。當然,也許電信服務免費會首先在局部乃至全面出現,但是,這樣,滿意問題就徹底解決了嗎?我很懷疑!
(未經許可,謝絕轉載。微博:@笨手蛇,微信公眾號:benshoushe)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