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G才開始,“4G+”又來了,運營商玩什么花樣?觀點
當我們的手機信號還在不斷地從2G、3G和4G網絡切換的時候,運營商們又提出了“4G+”的概念,據說同時5G網絡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著。在運營商為用戶轉4G網絡的營銷轟炸下,4G網絡都還沒有品出個滋味,又冒出了個“4G+”,用戶是不是覺得凌亂了?“4G+”到底是個什么鬼?運營商為什么又倒騰“4G+”?本文做一些分析供各方參考。
一、“4G+”是什么?
中國電信:為期3天的“2015年天翼終端交易博覽會暨高峰論壇”于2015年7月3日在南京開幕,本次大會上,中國電信正式對外發布“天翼4G+”品牌,“天翼4G+”是中國電信在原有天翼4G網絡的基礎上,應用載波聚合技術(CarrierAggregation,簡稱CA),大幅提升網絡上行和下行速率而打造的業務品牌,其下行峰值速率達到300Mbps,上行的峰值速率可達50Mbps,比4G的速度快一倍。從8月1日開始“天翼4G+”業務將正式商用,全國重點城市的用戶可體驗更快的網絡服務。
中國移動:2015年世界移動大會上海站于7月15日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舉行,期間上海移動發布“4G+”服務,計劃從下半年起全面鋪開。將運用“4G+”演進技術(LTE-A)的重要組成部分——全新載波聚合技術,上網速度將實現翻倍。峰值下載速率將從110Mbps至220Mbps,最大峰值可達330Mbps。據悉在靜安、長寧、以及人民廣場區域作為載波聚合示范區,完成雙載波聚合和三載波聚合的部署。同時,還提出了降價的若干舉措。
中國聯通:“4G+”概念目前還沒有提出。跟進還是不跟進?應該會跟進。
原來,“4G+”還是4G,“+”只是加速,簡單的比喻就是高速公路車道又拓寬了些。還能加的別的什么,不是很清晰。
二、運營商為什么又在4G速度問題上開撕了?
試提幾條理由,如下:
1、時髦。“互聯網+”概念提出后,在原有概念基礎上弄一個“+”符號,概念立刻得到了升華,而后就是外延和意義的擴充。因此,“4G+”于4G而言,有一定概念意義的區隔。
2、中國移動憑借4G的先發優勢,截止今年上半年,已經斬獲了1.9億用戶,勢頭正勁。反觀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的3G用戶,上半年連續幾個月出現下滑。4G業務牌照發放之時,三家運營商在4G網絡的速度問題了做足了文章,網絡的速度優劣之爭不斷反復進行著。“4G+”又一次在速度上的開撕,似乎網絡上就沒其他更好的話題可以撕了。
3、是積極響應國務院關于提速降費要求的舉措。網絡理論速度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而資費在年內還將繼續下降。已經提出“4G+”的運營商,都把提速降費作為宣傳的一個著力點。
三、用戶:“4G+”比4G更快,然而是不是有點卵用?
對于用戶而言,“4G+”速度數倍于4G,好還是不好?這個問題討論由來已久??偟膩碚f,運營商服務的問題,豈是提個速就能解決得了的。用戶最關注的點除了速度之外,還有網絡安全和用于網絡的消費總額(不僅僅是資費價格)。
曾經也提到過,網絡速度問題,對于普通用戶而言,不是專業的測速工具,在使用體驗上,3G與4G有明顯的感覺,而同樣是4G,在網絡覆蓋等其他情況差異不大的情況下,速度差異是難以感知的。因此,堆砌那些專業技術術語,如同雞同鴨講。
網絡安全問題,除了網絡層的安全外,通過應用層和終端層的手段,有很多的安全加固的方式。面向用戶,網絡安全能否成為用戶轉用4G網絡的賣點,這是個問題。“4G+”和4G看不出有什么區別。
資費相關的網絡消費,對于用戶而言是最為敏感的。速度越快是不是越好,很多有網絡消費預算硬約束的用戶而言,顯然不是。雖然資費單價是下降的,但由于速度快,會導致消費絕對額的增加。這其實對于用戶而言存在消費迷惑,用戶要為用得更爽付出額外的代價的。
所以,“4G+”對于用戶而言好還是不好,那就要看用戶的實際情況了。追求速度有消費能力的會覺得上網爽了,既要上網速度快又不愿意適當多付出一些代價的就會抱怨指責。
四、“4G+”下,流量經營更難了還是更容易了?
個人比較同意業內有些人的主張,運營商提流量經營是有問題的,關鍵不是流量經營而是用戶經營。但既然運營商已經在流量經營的路上走了多年,而且基于企業付費的后向經營也開展了一段時間。因此,“4G+”下,流量經營是更難了還是更容易了?這是業內人士比較關注的問題。個人認為,“4G+”增加了流量經營的難度,或者說不斷的提速增加了流量經營的難度。
首先,不斷提速造成的結果是流量單價一直處于不穩定的狀態,這無論是對于流量前向經營還是流量后向經營而言,在實操面都是很大的挑戰。
其次,從用戶的角度來看,按時長或者包月的方式是最有利于用戶的。目前有些運營商的不限流量不限時長的套餐業務,起到的就是變相的包月的效果。速度越快,即便是資費單價在下降,但用戶對于包月方式的呼聲就越高。這是運營商與用戶之間最基本的矛盾。
第三,“4G+”的提出,其核心還是發展4G用戶。運營商為了盡快形成4G用戶規模,在力度上會加大,這其中就包括給予更大的流量贈送優惠。這也加大了流量經營的難度。特別是讓處于探索期的流量后向經營的業務模式遇到的挑戰更大。
第四,流量套餐越大,關于流量清零的問題就越突出。國務院常務會議也提出了流量可轉增、流量不清零的要求。而對于運營商而言,盡快開展流量不清零的工作也會擺上議事日程。這對于流量經營而言,又是一個挑戰。
總之,以“4G+”為代表的網路提速工作,在整個提速期間都將加劇運營商流量經營的難度。因此,提流量經營不如提用戶經營。一個典型的場景就是,個人在4G業務推出不久,就升級了4G套餐,結果沒有享受任何的優惠。相反,為了推進用戶轉4G,后續陸續給出了各種優惠。這就是一種非常典型的非用戶經營的實踐,尤其是對于我們這些老用戶。不管是4G、“4G+”還是4.5G、5G,建議運營商重新審視所謂的流量經營,而是更加強調用戶經營。概念提的多了,卻把自己老用戶都趕跑到你的競爭對手那里去了,這如何是好?
(轉載請聯系作者,微博:@笨手蛇,微信公眾號:benshoushe)。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