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真有這么大席卷力嗎?至少海外購物主場要說NO!專欄
11月11日,一年一度的“雙十一”電商狂歡節確實訊疾如風,猛烈如火,牽動幾乎所有電商玩家和數億網民參與其中。
不過,雙十一也絕非無所不包,席卷一切。從目前各家雙十一戰報就能看出,至少海外購物的主戰場還不在雙十一的狂歡之列!
1、 說好的“全球化”呢?
誠然,對于今年的雙十一,天貓和京東、蘇寧等的成績都很閃亮耀眼。僅12分鐘28秒,天貓的交易額就沖破100億元!但之前說好的“全球化”卻有點不盡如人意。
按照億邦動力統計的數據,2015年雙十一截止到當天凌晨1點30分,天貓雙十一單店銷售排名前五的是:優衣庫、小米、蘇寧易購、魅族和海爾。
另據公開數據顯示,在今年雙十一0點至早上6點的第一階段,天貓化妝品和母嬰分別占比2.8%和1.9%,而這兩大品類天貓國際的銷售占比只有20.6%和40.8%。
此外,據天下網商公布的數據顯示,在這次雙十一中,率先突破1億銷售額的有魅族、華為、小米、太平鳥、海爾、駱駝等,這些名單中,我們看到的依然是去年雙11熱銷品牌的影子,幾乎沒有找到任何新的國際化合作品牌商的身影,也并沒有出現此前宣傳的新的海外品牌或者海外合作的零售百貨。
據一位跨境電商業內專家透露,雖然阿里、京東、蘇寧都在大力發力跨境的國際購物,但各家雙十一的全球化的數據都很隱晦。天貓國際的官方數據對其銷售情況也是“諱莫如深”,只用一句“跨境貿易交易額突破去年雙十一全天”模糊說法一筆帶過。而對比去年雙十一,天貓國際去年雙十一的體量在2-3億區間,占比總盤570億只有5%左右,比重可以說是非常的小。
一句話,不管是天貓的銷售排名還是蘇寧、京東等國際購物中的熱銷商品榜,里面大都還是原來那些老品牌,成交額排名跟都全球化關系不大。雙十一的狂歡沒能完全Hold住國際購物市場。
2、原因為何?
核心的疑問是,雙十一為什么沒能席卷海外購物?
在我看來,原因有三:
其一,雙十一銷售大都集中在標準化產品上,尤其是母嬰化妝品類目交易額占比很低。而消費者對海外商品的需求更多集中在非標準品類、國內不容易買到的或者價格比國外貴很多的產品,比如衣服啊、鞋包之類。這些雙十一中的國內傳統商家難以提供。可以說品類不是特別搭。
其二,消費者對雙11早已形成了國內的思維定式的認知,目前用戶的購物習慣還在國內,想要突破原有認知短期內很難。
整體看來,與此前雙11啟動會上,32國國家代表站臺與眾多海外品牌合作的強大國際陣容相比,今年雙十一還是原來那些品牌撐大頭,在天貓等的國際購物習慣還需要一個培養的過程。
其三,海外購物需要原汁原味,還原當地場景,消費者才會有感覺。這就和米飯和餃子不能放在一鍋里煮,味道就全變了。畢竟購物場景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環。此外,再說個不可忽視的事情,那就是估計海外購物大家都等著看“黑色星期五”!
畢竟“黑色星期五”,是海外購物狂歡季的代名詞!除折扣相當誘人之外,相比雙十一的國產出身,有著海外購物折扣傳統的“黑色星期五”似乎更符合海外消費趨勢的變化。
現實中,包括亞馬遜、洋碼頭并沒有在今年雙十一有大的行動,也間接證明了,雙十一對其跨境電商的影響有限,否則,如果有用戶有市場不可能不大舉殺入。
總之,至少國際購物的半壁江山都不在2015年雙十一之列。雖然從去年雙十一,天貓的宣傳就已經大篇幅的增加了全球化元素,甚至今年雙十一的主題完全聚焦全球化,動用了諸多全球高大上資源來豪賭全球化,雙十一主會場頁面也給到天貓國際商家很大比例的流量入口,但是從最終產出來看,天貓國際占總交易額的比例,似乎不容樂觀,天貓國際尚需努力。
另據第三方數據顯示,今年跨境網購交易規模有望接近1萬億,年增長率突破40%,跨境網購的人群也將占到整體網購人群的15%,比業界原來預期的整整提速了2年。這讓接下來的這場海外購物盛宴很是期待!
“雙十一”已過,新的海外購物狂歡正在蓄勢,各家都在高度亢奮中,10天后,且待海外購物狂歡節的新高潮一步步上演!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