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媒體人講述卸載Uber的3個原因自媒體
文/藍鯨TMT 文蔚
近日,聽聞資深媒體人M卸載了打車軟件Uber,藍鯨TMT網小編感到十分詫異,便通過電話采訪了資深媒體人M,一探究竟。
事件還原:
11月26日晚,資深媒體人M通過Uber在上海浦東地區叫了一輛車,但司機師傅所處的位置為浦西地區,通過電話溝通后,司機師傅同意前往接駕,但需要M在原地多等待一會兒。
當日,正值上海降溫時期,局部地區氣溫已經跌破0度。
資深媒體人在原地等待了20多分鐘后,接到司機來電,司機師傅表示,M所在的地區有警察,不能到M所在地接駕,溝通后,司機師傅指定了一個地方作為約定上車地點。
資深媒體人M并非上海本地人,對周圍的環境地點并不熟悉,走了10多分鐘后,依舊沒有找到司機師傅指定的上車地點。
隨后,經過4、5個電話,約15分鐘的溝通后,司機師傅取消訂單。
但事情還沒有結束,司機師傅取消訂單后,資深媒體人M收到了來自支付寶的扣款通知,通知顯示,Uber B.V.向其成功收款10.00元。
最終,資深媒體人M選擇了卸載Uber。
雖然,叫車軟件Uber為消費者的日常出行帶來了諸多便利,但無論是從上面的事件,還是消費者的日常的使用中,都不難看出Uber的背后也存在著不少的槽點。
1.Uber平臺存在司機分配問題。
Uber一直以來都是采用后臺分配訂單的方式,來實現對乘客乘車需求的最快響應,訂單分配的原則之一就是距離乘客上車地點最近。
但這種訂單分配方式并不是完美無缺的,以資深媒體人M的使用經歷為例,由于上海黃浦江獨特的地域環境,乘客的叫車地點與司機所在位置的直線距離并不遠,但司機需要繞路過橋才能到達,實際路程遠遠大于直線距離。
這種情況下,一方面,乘客不愿等待,司機不愿前往等原因,都有可能導致訂單的成交率降低;另一方面,乘客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成本去等待,司機同樣需要耗費更高的成本。
2.司機取消訂單,乘客卻被扣款。
Uber為了保護司機的利益設置了取消叫車條款,條款規定:1.乘客在派車后5 分鐘內取消,不會被收取取消叫車費用;2.乘客在派車后超過 5 分鐘按下取消鍵,將收取10元取消費用;3.司機延遲抵達(超過預定抵達時間 5 分鐘仍未出現),則免收取消叫車費用;4.如果乘客未出現在預定的上車地點,司機也無聯絡到,則仍將收取取消叫車手續費。
按照規定,“司機延遲抵達,免收取消叫車費用”,但是資深媒體人M作為無辜者、受害者,仍被收取了10元的取消叫車費用。
而這樣的事情不只是發生在資深媒體人M身上,事實上,很多消費者都曾在Uber使用中遇到過此類情況,但又煩于申訴,很多人都選擇吃了這個啞巴虧。
此外,在Uber的取消叫車條款中,有3條強調的是乘客方責任,僅有1條規定是限制司機行為的,很顯然,Uber是更注重保護司機利益的。
3.無法解綁支付方式,免密支付存安全隱憂
注冊Uber時需要至少綁定一種付款方式,并且采取的是免密支付的方式,一方面,給司機與乘客帶來了便捷,無需長時間等待付款,節約了輸入密碼的時間;但另一方面,也存在著安全隱患,如若手機丟失、賬號被盜,亦或是Uber平臺被黑客攻擊,個人信息與財產安全都將受到威脅。
某公司職員楊先生曾反映,其下班回家時通過Uber叫了一輛車,到達后,并沒有過多注意司機是否已經結束行程,半個多小時后收到扣款信息,扣款金額約是平日花費的3倍。
此外,開通Uber賬戶必須綁定一種支付賬戶,并且不能解綁,即便是卸載Uber的應用程序,也不代表已經將支付賬戶與Uber賬號解綁,只能通過給Uber官方發送郵件的方式解決。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