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互聯時代,醫護到家憑何支點撬動醫療行業?自媒體
作者:新媒體磚家/砍柴網
一股O2O浪潮而至,為各行業帶來新的顛覆與創新,醫療行業這個痛點遍布全身的領域自然不能免俗,先后有春雨醫生,好大夫,醫護到家等一大批“革命家”準備減掉醫療行業后腦勺腐朽的“辮子”,而傳統醫療行業的“改革家”們自身也不愿淪入“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窘境,雙方紛紛上演顛覆模式,那么“革命家”與“改革家”孰優孰劣?風口下的醫護到家又該憑何支點撬動整個行業?
傳統醫療互聯網化的“洋務運動”
首先,從根本的價值觀出發,這些醫藥相關企業僅將互聯網作為一個工具,即所謂的“醫療+互聯網”模式。傳統醫療面對聲勢浩蕩的O2O浪潮正如清末時期開明士大夫面對洋槍洋炮,試圖師夷長技以制夷。醫療行業試圖借助互聯網的工具實現業績的增長,畢竟靠著百度這家醫藥企業的信息公司引流費用高而且效果日益下降,在互聯網浪潮下興許能找到新的營銷點。
“醫療+互聯網”模式下的醫院自主開發App,上線掛號、預約、排隊和分診系統;藥企開發面向醫生和患者的App;醫療器械公司投資智能硬件,打造“服務閉環”,這些本質上就是傳統醫療的互聯網化。這類企業相對于同類醫療企業革新意識相對來講更強,信奉“雞蛋從內部打破是生命,從外部打破是毀滅”的教條,但是之所以將其比喻為洋務運動式的改革就在其不徹底性,內部盤根錯節的關系鏈想借助互聯網工具的自我革新顯然舉步維艱。但從宏觀來說,做總比不做好,不做就只有等待被吞噬。當然如果運營不恰當,或用力過猛,容易使企業陷入泥潭,導致成本失控加速死亡,這是一個兩難的問題。
互聯網醫療O2O的“辛亥革命”
“互聯網+醫療”的模式并非把互聯網非僅僅是一個工具,該模式在不斷發展后可能會摧毀原來的業務和流程,或者創造全新的需求,我們稱其為“反向重構”。
互聯網可以通過智能手段實現資源共享,讓信息實現有效流通,這樣的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削減掉醫療行業層層的盤剝成本。此外,醫療企業和醫院還可以通過互聯網平臺進行積極的雙向互動,和患者以及醫生進行合理的溝通,共同來商量患者的治療情況。
這類企業中較為典型的代表為春雨醫生,好大夫、醫護到家等公司,通過互聯網基因去中心化,逐步向醫院滲透,形成以患者為中心的醫療體系,稱這類企業是“辛亥革命”在于其徹底性,重新架構醫療行業,從線上看病、問診、掛號到醫院體驗消費的一個完整的閉環生態。
從根本上說,互聯網醫療和醫療的互聯網化,一個是改良派“洋務運動”、一個是革命派“辛亥革命”,就其革命性與可實施性而言,互聯網+醫療更為代表新的發展模式。那么“互聯網+醫療”模式下,春雨醫生,好大夫等為代表的線上問診模式與醫護到家等新銳企業哪個更具生命力?各自模式背后的商業邏輯又為哪般那?
春雨醫生:“線上問診”式全面出擊
春雨醫生類O2O藥企以問診形式,全面切入醫療行業,與傳統醫療正面交鋒。以春雨醫生為例,該平臺通過輕問診、做眾包搶答,用戶免費在春雨醫生做咨詢,春雨醫生可以獲得第一手的健康大數據,醫生則能夠獲得平臺的補貼,這是一種純燒錢的模式。隨后開創“空中醫院”的定向問診,醫生在平臺開店,售賣自己的服務,用戶選擇其所需的服務,該平臺用戶粘性較強,可以積累起大量粘性粉絲,該類用戶數據相對精準為以后大數據醫療積累重要資源,但是該類平臺因為與傳統醫療企業正面作戰,顛覆難度相對較大。
該類平臺的第三種模式為用戶借助該平臺尋找私人醫生。這類通過線上線下兩個空間結合進展。線上通過在線咨詢,替定向客戶建立病歷檔案,以便于后期的病觀察、跟蹤服務。線下模式為預約線下簽約的醫院進行治療。2015年5月7號,春雨醫生宣布,將在全國5個重點城市開設25家線下診所,到2015年底,將在全國50個大中型城市開設300家診所,該模式很好的解決了就醫問題,是對醫療行業的徹底變革,對醫療行業徹底的、系統的重整。但是其投入力度大,燒錢太多,而如今的資本寒冬下并不適合大規模燒錢。總之春雨醫生為代表的“線上問診”式醫療O2O經過多種主營業務模式的探索,為“革命事業”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醫護到家:“線上掛號”式單刀切入
醫護到家類O2O企業主要是采用迂回戰術,甚至是與傳統醫療類企業并肩作戰,通過幫助用戶掛號類業務單刀切入,既回避了傳統醫療的撲殺,也解決了用戶看病問題中掛號難的深度痛點,在此模式下,做一厘米寬度、一米深度的垂直用戶定位,圍繞著該點再做延伸。以醫護到家為例,12月10日,醫護到家宣布正式推出“名醫掛號”服務,用戶可以通過醫護到家APP端的“名醫掛號”提交掛號預約,將在10分鐘內享受到全國三甲醫院專家醫生“一對一”的掛號加號服務。并在12月底前推出護工護理、保姆月嫂、催乳師等護理服務。此次推出名醫掛號,是醫護到家業務線由“到家”服務市場向前端的醫院服務市場拓寬,這也傳出來醫護到家通過掛號業務后期可做移動健康生態閉環的信號。
切入移動醫療的方式有很多,醫護到家無疑是趕上了預約掛號的風口。借助預約掛號這個流量入口,可以迅速積累大批的患者、醫生以及醫院資源。在傳統的就醫流程中,掛號是第一步,而后才是候診、就診、復診等,對于移動醫療也是如此,只有積累到一定的用戶,才足以展開在線就診、醫療O2O等服務。憑借掛號這個用戶痛點,醫護到家后續的一系列護工護理服務、保姆月嫂等業務有了繼續實施的平臺,而且護理類偏家政方向,相對傳統醫療領域來講其顛覆難度相對較小,更容易在行業立足,為后續發力提供可能。顛覆從來緣于邊緣創新,以掛號為切入,衍生醫療相關領域既減少傳統醫療行業的阻力,又可以迅速崛起,對互聯網醫療O2O的“革命派”借鑒意義不可謂不大。
春雨醫生為代表的“線上問診”式的全面出擊,雖呈鋪天蓋地之態,但是正面出擊傳統醫療行業也并非一朝一夕就可解決,任重而道遠。而醫護到家類企業“線上掛號”式單刀切入或可成為極致單品,最終成為爆品,邊緣創新式引爆甚至顛覆整個醫療產業。
寫在最后
中國醫療產業改革是個系統性問題,要想撬動整個產業,須如《第五項修煉》所闡述的那樣,解決系統性問題在于移動醫療是否能夠找到“杠桿解”。移動互聯網時代,互聯網醫療O2O找準切入模式,真正合適的商業模式或能作為支點撬動整個產業。借勢移動互聯的東風,醫療產業或能成為風口上的豬,而與此同時醫療O2O尋求行如何變現也應該成為當下醫療O2O思考的重點,畢竟風口也有閉合的時候,探索出如何變現方可持續翱翔。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