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議小米估值,有感于《重新估值小米》專欄
一、
昨日,一篇名為《重新估值小米》的文章廣為流傳,按照這篇文章的說法,小米450億的估值虛高。文章認為小米估值虛高的核心觀點是以下三點:
1、小米線下渠道缺失;2、小米供應鏈控制力仍有不足;3、小米的技術和專利缺失。
其中對小米最大的質疑是這樣一句話——“來自多個方面的消息顯示,小米今年的確以低于上一輪估值的價格開展過新一輪融資,但過程中受阻,然后小米關閉了此輪融資。”文章最后落點在于,前兩年小米狂飆突進,在今年遭遇難題,實際上正是互聯網+浪潮反思的時點。
文章關于小米的諸多質疑不可否認。今年以來,小米似乎確實遭遇了一些麻煩。競爭對手紛紛效仿低價模式,對小米形成了較大沖擊,目前看來,小米原定于1億臺出貨量的目標也很難完成。按照微博爆料大師“@手機晶片達人”在12月17日的說法,小米今年手機出貨量應該差不多7300萬臺。如果這一數據屬實,則與年初1億臺目標相差甚遠,與8000萬臺的目標也存在一定的距離。
必須注意的是,該文主要質疑的是小米手機業務,認為手機業務是小米的根基,并稱“小米首先是一家硬件公司,才有可能成為一家互聯網公司”。并且某種程度上看,該文將小米手機銷量增長放緩當成了重新估值小米的主要原因。
這種視角其實在行業內普遍存在,魅族科技副總裁李楠在前些日子也曾表示,小米估值神話破滅的原因正是來自于低端機,賣出大量低端機撐起的估值是虛的。
對于小米的估值問題,在今年7月份以來就有諸多討論。彼時,業內傳出小米將開展新一輪融資,當時有傳聞,小米下一輪估值將超過800億。但此后的消息似乎撲朔迷離,深圳市奮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EO汪澤其爆料稱,某公司當年估值超過450億美元,這幾個禮拜在找融資,開價150億美元大家都在躲。”
很明顯,所謂的“某公司”值的其實就是小米。一個沒有任何來源,不提供任何證據,不用負任何責任的微博的確很難有說服力。此后,小米公司發言人辟謠小米并沒有融資,運營狀況良好,現金充裕,否認了150億美元估值融資的消息。
二、
雖說手機主業受阻確實對小米不利,但必須注意的是,小米不只是手機廠商,還是一家做互聯網服務的廠商。小米的業務也不僅僅是手機業務,還包括其他業務模塊。
按照今年5月雷軍接受媒體專訪時的說法,小米未來在硬件之外的變現模式,包括廣告、游戲、電商、互聯網金融和生活服務,這涵蓋在小米的生態業務體系,包括投資的39個智能硬件公司、視頻影視內容投資、游戲業務和互聯網服務。以整個生態的視角來看小米的話,小米450億的估值可能并不高。
“對于看不懂的小米估值,雷軍一度也曾經創造了市夢率一詞來解釋”,這是《重新估值小米》一文中所謂小米450億估值的核心邏輯。
“市夢率”的邏輯其實對應了一個古老的印度故事:古印度舍罕王與他的宰相西薩·班·達依爾之間。據稱后者發明的國際象棋游戲頗令主上著迷,并下令賞賜且條件任選。宰相果然不凡,只是要求在棋盤的第一格放下一顆麥粒,以后每格的數量是之前的2倍,直至64格全部擺滿后歸己。王同意了,王反水了。只因為18446744073709551615顆麥粒,相當于15311億噸糧食,這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市夢率”并非雷軍“創造”,“市夢率”一詞誕生于美國科技股之中,“市夢率”賭的就是不確定的未來,比如558倍市盈率的亞馬遜,90倍的Facebook,這些科技類公司并無估值過高的嫌疑。“市夢率”其實就是這樣一個看似不肯能完成的任務。雷軍曾經的確對媒體說過,投資者對小米的估值依靠的不是傳統的市盈率,而是“市夢率”,賭的是小米能不能做到百億美元公司。小米的未來就是這種巨頭公司。
小米的未來確定么?顯然是不確定的。小米手機業務顯然不會是棋盤上的麥粒,棋盤上的麥粒一定是由其他業務構成的。從這個角度來看,支撐起小米未來估值的業務一定不是手機,而是其他。
三、
雷軍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時就曾表示:小米的牌都擺到桌面上了,布局已經完成。按照雷軍的描述,小米手里有下面這些牌:小米手機、小米電視、智能家居三大硬件業務;MIUI操作系統,云服務、大數據,游戲中心,小米金融四大互聯網應用;互聯網內容生態、智能硬件生態兩大生態系統建設;小米網與國際拓展則對接客戶端。
雷軍說:沒有講透的是云服務和大數據;沒有擺上桌面的還有一塊芯片業務。即使芯片設計業務沒有擺上桌面,但圈內人都知道。
21世紀經濟報道的這一段描述其實已經很好地勾勒了小米未來五年的路線。雷軍在今年5月所說的“小米五年內不上市”,其實也就是按照這個路線來走。
可以說三大硬件業務、四大互聯網應用、兩大生態系統、電商與國際業務才是真正的小米。在這四大塊龐大的業務邏輯中,每一塊業務都有強大的爆發性,450億的估值可能很難容納下來。
回顧這一年來,宏觀地俯視小米在這四個維度的表現,很容易看出端倪。
從硬件業務的維度來看,硬件業務是整個小米生態的入口,小米手機雖說銷量難有大突破,但依舊是跑贏大盤,電視業務和智能家居業務則是在迅速擴張。從四大互聯網應用的維度來看,游戲和金融都屬于高營收業務,云服務、大數據雖說沒有講透,但與其他業務結合在一起時,實現的是運營效率倍增的效果。互聯網內容生態、智能硬件生態其實與用戶內容、智能家居密切相關,這部分業務維系的是整個小米生態的粘性。最后的小米電商業務則是承載,穿插交織出整個小米各個板塊的業務。
小米這四大維度之間相輔相成,構成了小米的未來。未來五年,其實正是小米各個方向的業務優化、融合的過程。
而理性思考也不難發現,小米手機銷量今年增速放緩,但還在第一梯隊,在米5難產下還能緊跟華為,這其實正是真正顯示內功的時候。另外MIUI用戶持續增長,游戲流水節節攀升,小米金融蓄勢待發,小米移動初見成果,生態鏈作品一個接一個火爆,小米的估值從大的維度來看,其實仍然較為樂觀。
四:
未來真正能影響小米估值的問題永遠不會是手機業務,只會是物聯網領域的布局。
物聯網,即萬物互聯。從廣義上講物聯網是物物皆互聯,而從狹義上看,就是所有的物品能夠隨時與你進行進行信息交互,那么物聯網的中心,現在來看就是手機,未來有可能是眼鏡或者手表等智能穿戴。
從最近華為、奇酷乃至是阿里的布局來看,下一個競爭的核心點將是物聯網。華為依靠自身的技術優勢,在5G和物聯網層面的依舊悄然潛行,阿里則是利用YunOS在系統層面上展開了動作。小米雖然也已經利用路由器和諸多硬件生態鏈產品押寶物聯網,但能做到何種程度依舊是個疑問。
不管怎樣,僅僅以當今的市場狀況來看小米,格局顯然顯得狹隘了。450億估值可能真的并不高。
———分割線————
本文作者吳俊宇。微信號:852405518,微信公眾號“深幾度”,期待交流溝通。轉載請保留版權內容,否則禁止轉載。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