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分期是如何讓大學生一步步走向跳樓自殺金融
隨著互聯網金融異軍崛起,引來眾多行業巨頭在行業內肆意跑馬圈地,而大學生消費分期一度被視為“肥肉”,利益的引誘化作一只黑手,把本應寧靜的校園推向懸崖之巔。
日前,鄭州市河南牧業經濟學院一名在校大學生因債務纏身,自身無力償還,在山東青島跳樓自殺。
此事發生后,讓眾人唏噓不已,而矛頭也直指校園分期網站,一時間,校園分期網站被推倒了輿論的風口浪尖之上。
現在全國在校大學生超過2000萬,并且每年有數百萬的“新鮮血液”更迭,大量潛在用戶讓校園分期網站從業者為之興奮,而且大多數從業者表示,這個絕對靠譜。
目前,針對大學生的分期平臺數量較多,市場上有分期樂、趣分期、諾諾鎊客、名校貸、優分期等。這類校園分期網站推出的產品主要是3C類產品,部分平臺也涉及大學生生活費、學費等產品。
不過,在校園消費分期風靡校園,給大學生帶來看似便利消費的同時,背后的風險亦逐步暴露,而巨大的風險漏洞或將成為平臺的阿喀琉斯之踵。
河南電視臺法制頻道在對跳樓大學生小鄭同學和室友采訪中發現,大部分同學并不知道自己借款,并反映一些校園分期平臺在個人信息審核方面并不嚴格,不是本人都能通過,協議上雖說采集指紋,但只要是手印,不是自己也能通過。
這種現象的出現暴露了目前部分平臺的審核及風控漏洞,消費分期平臺應加強審核力度,規范線下區域經理操作,加強日常申請批準監測,而且校園消費分期屬于新興業態,監管層應盡快出臺相應監管政策進行監管。
甚至,部分平臺為擴大線下業務,直接在各大校園招募代理,推銷平臺的分期購物,通過拉人頭方式發展下線,獲得額外提成。由于代理并非專業風控人員,可能會存在違規注冊的情況。
此外,大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還應加強個人信息保護意識,以防個人信息被盜用,出現影響個人信用的情況。
隨著互聯網金融行業問題頻發,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保護也被提到日程之上,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加強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的指導意見》,確認十條基本權利。中國政法大學李愛君教授對于如何保護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提出,加強對這個公民的教育及金融法律知識的教育,同時提高金融的行為能力。
事實上,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的保護,不僅需要監管層努力,同樣需要企業貢獻一份力量,但企業對于金融消費者的保護,則是排在第二位,第一位永遠是企業的盈利,不過螞蟻金服的首席戰略官陳龍表示,保護金融消費者不能只喊口號。
大學生小鄭的悲劇,雖與校園消費分期網站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但與其自身亦不無關系。目前部分大學生盲目借貸,互相攀比消費,對于自身還款能力認識不清,而在問題發生后選擇逃避,以輕生來解決問題較為草率。網貸315勸誡大學生,理性消費和借貸,切勿盲目攀比。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