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gelababy直播,2小時賣10000支口紅,憑什么?觀點
最近,直播平臺迎來了全面爆發。從早期的虎牙、斗魚到現在的花椒、映客,連國民老公都來湊直播的熱鬧,投資17,自己做熊貓TV,忙得不亦樂乎。在分答的回答中他也信心堅定,“直播只會越來越火”。
直播+”經濟模式
目前,各大跨境電商平臺“直播+電商”大抵可分為兩種:網紅類(含明星)直播和互動類直播兩種模式,前者的典型代表為聚美優品、網易考拉海購等,后者代表平臺主要是波羅蜜。
無論是何種模式,大都是基于UGC或PGC,利用直播的方式打造豐富新穎的內容,目的是為平臺帶來額外流量,提高打開率和購買量,和映客、花椒等純直播平臺不同,電商+直播最主要目的還是商品售賣。
如日中天的直播業務,正在與不同互聯網行業結合起來,形成“直播+”經濟。
直播+娛樂已很成熟了,PC時代的9158做到上市,移動端的陌陌直播業務上線一年不到,已成主要營收來源,直播+娛樂吸金能力可見一斑。直播+營銷被許多綜合類直播平臺所看重,越來越多的品牌開始在美拍等平臺砸錢做營銷,取得不錯效果。
還有一個正在崛起的則是“直播+電商”,通過直播賣東西被坊間熱議,直播+電商是繞過BAT的另一個機會,有人對此不以為然,認為直播+電商是一個偽命題,更別說要繞過BAT了。
金融方面,最熱的是螞蟻金服和京東金融這類電商系互金平臺,思路都是圍繞電商。從支付開始,逐步嫁接貸款分期等業務,既為平臺上的電商提供短期周轉貸款,又為消費者提供消費分期服務。
此外,巨頭們還打造了一個資金端,比如綜合性理財平臺,進而為用戶提供財富管理服務,用平臺模式吃兩頭,在自己的體系內形成閉環。特別是一些巨頭既擁有前端的平臺和流量入口,又擁有后端牌照,通吃整條產業鏈。
“直播+電商”到底有多火?
早在2015年2月底,一個名為Meerkat的真人視頻直播上線App Store,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就收獲超過了30萬用戶,拿到了1400萬美元的融資。
國外的幾大巨頭紛紛布局此領域, Twitter 斥資近億美元收購直播應用Periscope,另外Snapchat、Facebook、YouTube、Amazon均已涉足,并投入巨大資源和位置進行推廣。
去年7月,跨界電商“菠蘿蜜”率先嘗試“電商+直播”的模式,大大提高了用戶電商選購的參與度。洋碼頭、聚美、淘寶也先后推出了一種新型的視頻直播:“直播+電商”的購物體驗。通過網紅主播在直播中推薦一些商品,尋找發掘一些潛在的消費者。讓觀看者一邊看直播,一邊買東西。
美寶蓮紐約近期的一次發布會也正是利用了直播方式。其邀請了Angelababy及50名網紅進行同步直播,在短短2小時就賣出10000支口紅,轉化銷售了140多萬元。
在ELLE時尚網與優酷自頻道直播的李易峰活動中,短短15分鐘聚集了33萬人圍觀,收獲了上百萬贊,同時優酷也開通了“邊看邊買”功能,直播期間銷售雜志7000多冊。
其實,任何一種媒體形態都需要找到一種形式的變現形式才能更好的存活下去,而購物類的直播天生就有良好的變現,用戶們也樂于與主播們邊娛樂邊消費。
直播+電商直戳傳統電商痛點
直播+電商是什么?通過直播來售賣產品或服務、支持交易,就是直播+電商。相對傳統電商模式,直播+電商可謂直戳傳統電商痛點了,先來看看傳統電商有什么痛點。
傳統電商最大的缺陷是,通過互聯網得到的信息,對于購物決策總是不夠的。比如買衣服、買化妝品、買房買車,用戶需要更全面地了解才能做出消費決策,親臨現場再加上有人講解,體驗就好很多,而傳統電商是做不到這兩點的。
電商第二大痛點是缺乏社交行為。人們足不出戶可以買到許多東西,但卻少了機會跟親朋好友聚會逛街的機會。購物,是一種社交行為和生活方式,在購物之后往往會消費聚餐、電影等服務。
這些年,人類一直在努力去攻克電商的痛點。衣服不能試穿?有在線3D試衣間、免費試穿服務。缺乏講解?蘑菇街等導購平臺的達人部分解決了這個問題,這些都表明導購的重要性。
買房不想去現場看?有基于VR的樣板房,讓你身臨其境。買家具不知道家里是否合適?尚品宅配提供上門量尺,還有剛剛上線的AR版(增強現實) App。
這么多解決方案,有的確實解決了問題,比如上門量尺,免費試穿,然而成本很高;還有的則是技術不夠成熟,體驗沒做到位,比如在線3D試衣間、AR購物、VR樣板房,還有完善的空間。
直播+電商解決了電商用戶的一些痛點
1、基于視頻你能更全面地了解產品或服務。視頻信息維度比圖片文字豐富無需贅言,直播則確保你看到的視頻并未經“修圖”,它是真實的,看房、看車,視頻均是最好的信息承載方式。
2、通過主播們的講解示范、回答問題這類互動形式,直播解決了“講解”這個導購問題。用戶購買大件、重決策商品,比如家電、家居、美妝時,往往有很多問題,商場都有導購員耐心地解答,直播可實現類似的體驗。
3、相對于傳統電視購物的“我說你聽”而言,直播是即時互動的。用戶可以問主播問題,還可以跟看直播的人通過彈幕等方式交流,直播電商也有一定的社交屬性。關注某個明星、關注某個商品的一群人聚在一起購物,大家一起買買買,而傳統電視購物,以及所謂的T2O,是做不到這一點的。
直播能夠更有效地幫助消費者做出決策,整體決策效率變高了,對于長決策商品而言,時間本來就要花很多。還有,因為網紅、明星們參與到直播電商之中,直播購物成為娛樂化的生活方式,時間不是問題。
直播+電商效率高成本低
商家關心的是,直播+電商,是否會降低投入產出比。如果更多的付出能夠帶來對應的銷量,商家是愿意投入的。對于商家而言,直播+電商有以下好處:
1、更全面地傳遞了商品信息,促進了用戶的有效決策:商家不斷提升商品信息呈現能力,幫助用戶決策,視頻正在成為一種受歡迎的形式,直播讓商家可更多維度地呈現商品信息。
2、講解從一對一變成一對多,降低了售前咨詢的負擔:過去每個小二都要跟每個潛在客戶聊天,這是電商的主要人力成本。通過直播,召集一定數量的潛在消費者觀看視頻,售前服務從“一對一”到“一對多”,這樣一來,售前咨詢效率反而提高了。
3、直播讓電商有了“叫賣”的能力,提高了銷售效率:菜市場、超市、街邊地攤,都會有人叫賣,就算不叫賣也會有個喇叭。而叫賣能吸引關注,起到促銷作用。直播,就有叫賣和促銷效果,可提高銷售效率。
4、通過聚集人氣營造團購氛圍,進而提高轉化效率:商家通過網紅、明星、促銷等方式,聚集大量人氣,營造出類似于團購的氛圍。“氛圍”很大程度影響著消費者的決策,店鋪的燈光、背景音樂、商品陳列等等都至關重要。
直播營造的氛圍,對商家銷售商品是有利的,這是另外一種形式的團購:不是通過限時的降價促銷形成,而是通過直播聚集人氣實現。2015年雙十一期間,阿里巴巴聯手湖南衛視搞晚會,與直播電商有異曲同工之妙,但互動性和個性化差一些。
直播+電商,短期內,需要較大投入。5月底,吳尊在淘寶直播推薦奶粉品牌“惠氏啟賦”產品,60分鐘帶來120萬人民幣的銷量,單品轉化率高達36%,明星+直播的轉化率很高。
聚劃算、菠蘿蜜、網易考拉等平臺的直播嘗試,以及羅振宇等個體網紅的直播賣貨,在轉化率上均可圈可點,直播不能帶來銷量的說法,站不住腳。
從本質講,最終的落腳點在產品,直播+電商是移動互聯網發展的必然趨勢,可以更好的為產品和內容所用。當產品以及內容足夠優質,利用直播和網紅的推廣渠道便是錦上添花,水到渠成。
任何渠道的傳播都離不開優質的內容,以內容策劃為本、娛樂手段做營銷、培養網紅達人,這是直播+電商現在也是未來會做的事。抓住了當下最火的風口,網紅+直播+電商+美妝,不是為了直播而直播,為了網紅而網紅,而是真正建立在真正盈利的基礎之上的模式。這是直播+電商發展的本質,才會走得更穩更快。
來源:互聯網大視野(ID:szwanba)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