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意欲拿下支付牌照,或成打通金融版圖最后一公里專欄
隨著互聯網金融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互聯網公司開始著手布局金融領域,不僅是因為金融業務能夠直接給公司帶來利潤,還能夠通過金融服務來增強原有業務的收益能力,跨界做金融的互聯網公司不勝枚舉。
BAT是跨界做金融的最早踐行者,從余額寶熱潮的席卷到微信紅包的興起,阿里和騰訊率先把互聯網金融業務融入到了其原有業務中,螞蟻金服的誕生打通了阿里金融戰略產業鏈,財付通的升級提高了騰訊用戶的粘性,雖然百度布局金融業務稍晚,但拿下了支付牌照,三家互聯網巨頭在金融領域的成績蒸蒸日上。
作為出行領域的O2O企業滴滴打車自然也按捺不住,長期以來的“燒錢”戰略難以維持盈利,以互聯網的優勢布局金融領域也許成了不錯的選擇。
滴滴布局金融戰略的野心
今年以來,滴滴開始著手在金融領域逐個下棋,主要涉及到了理財和汽車金融領域。
2015年5月,滴滴快的旗下一號專車和P2P平臺“點融網”合作,將增加“類余額寶”功能。只要一號專車用戶的賬戶余額大于等于500元,點融網即向一號專車的客戶直接贈送1:1的等額投資體驗金讓用戶體驗1個月年化率達到14%的理財產品,該產品的收益將自動打入用戶賬戶中,可隨時取出。
2016年1月26日,滴滴出行與招商銀行達成戰略合作。根據雙方的合作協議,除了資本服務,雙方的合作還包括綁卡服務,即將招行的儲蓄卡、信用卡設定為支付方式之一;共同發行聯名卡以及借記卡,向持卡用戶提供出行優惠;招行的線下營業網點也可以為司機進行注冊服務;還有招行為滴滴提供分期購車服務,分期金額依據司機信用報告和滴滴數據來綜合評估;另外,還包括跨境現金池、跨銀行現金管理、美元資產管理以及汽車信貸等業務。
2016年3月,滴滴出行在上海自貿區設立全資子公司“眾富融資租賃(上海)有限公司”,其股東為香港子公司“快富控股有限公司”,注冊資本10億人民幣,法人代表為滴滴出行創始人程維。此舉讓滴滴正式涉足汽車金融領域。
2016年6月13日,滴滴獲中國人壽6億美元投資,雙方將在“互聯網+金融”展開合作,滴滴打車首批1.6萬輛車保險供應商選擇中國人壽財險,為安全出行提供保障。
支付牌照成打通金融版圖“最后一公里”
滴滴雖然在布局金融領域野心勃勃,但由于沒能拿到支付牌照,在互聯網金融業務的開展上只能止步不前,支付牌照成滴滴打通金融版圖的“最后一公里”,一旦把支付業務做起來,整個金融產業鏈也能自然按部就班的連接開來。
不過,有業內人士表示,由于滴滴尚未對外界人士透露消息,所以目前的分析也只能是臆測,能不能真正開展支付業務尚未可知,之所以還不明確,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首先,滴滴的股東為阿里和騰訊,他們都有自己的支付業務,阿里有支付寶、騰訊有微信支付,這兩個支付方式目前已經接入了滴滴出行。用戶有固有習慣,會優先選擇平日常用的支付方式來支付車費,倘若使用滴滴打車時,仍然有支付寶和微信的選項,通常用戶會選擇習慣的付費方式,除非滴滴不允許二者接入。
其次,由于央行已經明確表示不會重新下發支付牌照,所以滴滴只能尋求收購第三方支付機構曲線拿到支付牌照。而目前滴滴還尚未對外透露任何收購計劃,所以要看滴滴是否有意愿收購第三方支付機構,第三方支付機構是否愿意被收購,二者協商的收購價格是否合適,收購后能給公司帶來多大的收益,是否值這個價格等。
實際上,所有行業的頂端都是金融,滴滴僅憑依靠出行的收入是遠遠不夠的,尤其是在場景使用頻繁的情況下,每人每天都會有幾次的打車頻率,資金沉淀多,一旦把支付業務做起來,滴滴很可能成為第二個小型的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因為它有支付場景。
在過去,支付是銀行中最不受重視的業務,而目前互聯網已經對其進行了創新和顛覆,銀行很難再接手。在這樣的情況下,滴滴若能在此時抓住這個風口,率先拿到支付牌照,或許能攪動出行領域的現有格局。因為所有的互聯網金融都是先做支付,支付可以沉淀資金,之后再打造理財平臺,申請小貸牌照,成立小貸公司,然后再放款。滴滴就可以通過這一系列的動作打通其金融版圖。
尤其是,滴滴還占有大數據的優勢,一旦開始做互聯網金融業務,滴滴可以給平臺上的司機放款,通過金融來給公司帶來更多利潤。由于司機的所有數據都在這個平臺上,通過大數據驅動,根據司機的信用情況和評價星級進行不同額度的放款,效率也會有所提高。
結語
滴滴若想構建大型互聯網公司格局,最終的走向還是金融,拿下支付牌照就是滴滴打通金融版圖的“最后一公里”,至于未來表現,或可期許。(文/藍鯨TMT于琦)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