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松籌等13家平臺獲民政部認可 網絡公益迎春天專欄
8月22日,民政部公示首批13家慈善組織互聯網募捐信息平臺遴選結果。在組織有關專家對通過形式審查的29家互聯網募捐信息平臺進行評審后,輕松籌等13家平臺榜上有名。
民政部發布遴選通知后,共有47家平臺提交申請。經過初選,29家進入答辯環節。8月20日上午,通過初選的29家平臺在民政部進行了答辯,專家團隊進行現場打分。專家團隊由公益慈善專家、互聯網專家、慈善組織代表、兩會代表、新聞傳媒代表、捐贈人代表等方面人員20人左右組成。答辯環節結束后,最終公示有13家通過遴選。
這13家平臺分別為:
這是繼慈善法頒布之后,公益圈的又一備受矚目的大事件,入選平臺代表著平臺獲得民政部的認可,這個認可,不簡單,也不容易。
以備受關注的輕松籌來說,在《慈善法》頒布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輕松籌平臺一直飽受質疑,而質疑的原因無疑是混淆了個人求助和個人募捐的概念。個人或者是親友遇到困境,在輕松籌上發布的項目,通過自身的傳播,獲得籌款,因為這種求助籌集的資金使用在特定的人身上的,屬于個人求助,而慈善法并不禁止個人求助。
而此次輕松籌的入選也并不偶然,注冊用戶將近8800萬,籌款項目達到101萬個,獲得支持總數達到1.6億次,這些漂亮的數據不僅為輕松籌迎來了資本的青睞和3.5億美元的估計,也迎來了民政部的橄欖枝。
輕松籌成立不足兩年,卻已經在個人求助市場上摸索出了自己的一條路。從項目的發布,驗證,審核,打款以及身份的驗證方式等多方面都打上了輕松籌的烙印。
輕松籌個人救助平臺的出現,給了那些大病重病求助無門的人一個新的出路,不僅更加的快捷方便,資金流向也更加的透明,受助對象也揭開了以往神秘的面紗,在受助者和支持者之間搭建了一個交流的橋梁,每一個支持者都可以與受助者進行交流,詢問受助者近況。而受助者也能在與支持者的交流中得到鼓勵和精神上的支持,得到溫暖。
公益所關注的絕不是捐助金額那個冷冰冰的數字,更應該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精神與精神上的扶持。這種扶持和交流支持者公益人的前進,也支持著公益事業的發展。
終究所有的改革,都要歸咎于人文精神上的進步。而這種交流,這種扶持,所代表的溫暖正是這種進步的體現。輕松籌平臺所具有的巨大價值在這一次獲得了民政部的認可,標志著,互聯網+公益的春天即將到來。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