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脫繭蛻變,移動資訊市場格局再生變專欄
日前,UC瀏覽器正式更名為UC,同時正式發布大數據驅動的獨立資訊應用“UC頭條”。而整個UC品牌也從工具類升級為優質資訊內容平臺,并吹響了向“大數據新型媒體平臺”進軍的沖鋒號。根據UC官方公布的數據顯示,此前UC瀏覽器的全球季度活躍用戶數已經超過6億,那么為何擁有超過6億用戶的UC瀏覽器會突然升級成為一個內容平臺?
UC升級背后:內容儼然已經成為移動互聯網重要入口
微信作為國內最大的社交平臺,占據著國人使用智能手機的大部分時間。從微信訂閱號到微信朋友圈,微信除了社交這一特性,真正吸引用戶的還有它的強內容生態。
微博同樣作為一個社交平臺,今天它依然能夠活躍在用戶心中,憑借的其實還是它的社交媒體屬性。曾幾何時,在微信的沖擊下,微博用戶活躍度大幅下降,幾乎已經奄奄一息,在調整方向,重新定位自己的社交媒體屬性之后,微博才得以重生,社交媒體內容已經成為維系微博生存的根基。
今日頭條作為一款移動資訊平臺,其估值能夠達到80億美金-100億美金,同樣也是因為今日頭條憑借著內容已經搶占了移動互聯網的入口門票。
此番UC升級背后,同樣也在告訴我們:內容儼然已經成為了移動互聯網的重要入口。UC瀏覽器作為整個阿里巴巴在移動互聯網領域最重要的一款產品,承載著阿里巴巴在移動互聯網的夢想。那么,要搶占這張入口船票,UC瀏覽器自然就成為了阿里巴巴的首員大將。
此外,UC作為整個阿里巴巴在文化娛樂產業布局的重要成員,此番升級也將承載著阿里打造文娛帝國的夢想。
UC代表阿里再次打響移動入口之戰,勝算幾何?
從UC瀏覽器升級開始,就已經吹響了阿里再次打響移動入口爭奪戰的沖鋒號。那么,UC在這場內容大戰中具有多大的勝算?
先從用戶的角度來看。UC頭條依托于UC瀏覽器的用戶積累,在短時間內便積累了相當數量的用戶規模,根據UC總經理陳超的演講介紹,UC頭條整體月活用戶已超過1.1億,月度新用戶數超過1775萬,累計用戶數超過2.6億。同時根據第三方艾瑞咨詢2016年7月發布的《眾媒時代下資訊渠道價值研究報告》顯示:UC頭條以4158萬的日活用戶表現,成功進入資訊平臺第一陣營。UC頭條憑借著UC瀏覽器超過6億的用戶規模,在流量方面占據了一定的優勢。
然后我們來看看內容傳播方面,在這一次的升級過程中,UC推出了全新硬廣海報,高曉松、蔡康永、陳魯豫等十幾位明星、紅人、自媒體大咖都發布了自己的態度海報,UC態度海報的發布引發了眾多用戶對于UC般配體內容的共鳴。
此前天天快報曾選擇了范冰冰等明星助陣,希望以此吸引大量的“年輕化”用戶。相比之下,UC態度海報的推出則顯得更為精準,通過不同行業領域的明星紅人以及大咖來吸引不同內容領域的用戶。從傳播的角度來看,相比今日頭條的小學生造句體而言,UC頭條此次推出的態度海報顯然具有更大的趣味性,也更能引起不同內容領域用戶的關注度,可以讓內容創作者在這里,輕松找到與自己“臭味相投”的讀者。
最后我們從技術的角度來看,此次UC升級,直接提出要向“大數據新型媒體平臺”轉型,足見UC對于大數據的重視程度。而UC推出般配閱讀,背后所依托的則是UC的大數據技術,通過借助于阿里的大數據優勢,UC正在打響一場信息精準分發戰。
由此看來,UC在這場移動資訊大戰中還是具有相當的勝算,但是我們并不能就此說UC一定會成為這場大戰的最終贏家。目前騰訊新聞依托于微信和手機QQ,仍然在用戶方面具備領先的優勢;而今日頭條則憑借著興趣推薦,擁有較強的用戶粘性。
劉曠個人認為,在未來的內容分發領域,微信仍然會作為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渠道,它的強社交屬性是其他平臺難以替代的。但是由于微信訂閱號以及朋友圈推薦閱讀的分散性,注定了微信未來無法成為用戶閱讀內容資訊的唯一渠道,用戶們還需要一個集合了各個垂直領域的綜合資訊平臺。
未來,得大數據者得內容入口
其實不論是在PC時代,還是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內容始終是一個最為龐大的入口。在PC端的入口時代,用戶主動搜索獲取內容信息成為了主流,也誕生了谷歌、百度等搜索巨頭公司。而到了移動互聯網入口時代,很顯然不論是谷歌也好,還是百度也罷,用戶主動搜索獲取內容信息正在逐漸褪去色彩光環。
移動互聯網時代,用戶獲取內容信息將主要依賴于兩個渠道:
一個是對內容提供者的訂閱方式,用戶訂閱自己感興趣的內容,目前各大移動新聞資訊平臺都推出了自己的訂閱號,相比之下微信在這方面仍然具有較大的優勢,其他平臺在短時間內難以撼動。不過微信的紅利期已經過去,對于內容創作者來說,想要通過微信公眾號在短期內獲得巨大的粉絲用戶增長,已經是非常難了。盡管會存在一些個例現象,但畢竟對于超過95%以上的內容創作者來說,微信訂閱號已經難以幫助他們找到更多趣味相投的忠實粉絲,微信大號的市場格局已經基本確定;
另一個渠道則是平臺借助大數據智能推送用戶感興趣的內容信息,這種智能推送用戶感興趣的內容信息將會占據用戶閱讀信息量的大部分,也將會成為移動互聯網時代最為重要的內容信息入口。也就是說,未來哪家平臺能夠真正在大數據領域占據優勢,就能成為移動入口的最終贏家。
從整個移動資訊市場格局來看,雖然搜狐、網易、新浪、一點資訊等平臺都在發力大數據分析、智能推送,不過目前騰訊系、今日頭條以及UC頭條在大數據技術領域已經走在了前面。
1、騰訊新聞+天天快報
騰訊系以“騰訊新聞+天天快報”結合的方式來搶占移動內容入口。不過由于騰訊新聞此前在PC端時代已經積累了大量的內容采編團隊,他們仍然堅持以自采內容為主、推薦內容為輔的方式,這在某種程度上限制了騰訊新聞在大數據分析技術的發展。一方面,騰訊新聞難以裁掉目前大量的內容采編團隊;另一方面,騰訊新聞通過依托于微信、手機QQ已經積累了相當大的用戶規模,這些用戶過去一直都是以閱讀騰訊自采新聞為主。
故而騰訊又不得不推出天天快報來搶占正在興起的個性化興趣閱讀市場。提到大數據,BAT三大平臺都擁有海量的用戶大數據積累,騰訊擁有海量的社交關系用戶數據,這些為天天快報的智能精準推送打下了一定的基礎。同時騰訊大數據技術依托于騰訊云,盡管目前還無法匹敵阿里云的大數據技術,但是騰訊云也在一直努力追趕。
2、今日頭條
相比天天快報依托于騰訊大數據、UC頭條依托于阿里大數據不同,今日頭條則是國內資訊閱讀領域最早通過大數據技術來實踐個性化智能推薦的平臺,他們在這方面積累了一定的技術優勢和歷史用戶數據。
不過今日頭條的數據來源則是依賴于微博、QQ、微信等社交平臺數據和用戶的歷史瀏覽數據,QQ、微信屬于騰訊系,微博屬于阿里系。今日頭條的用戶來源基本都是通過微博、微信、QQ等社交平臺直接登陸,這為他們前期的用戶分享提供了便捷通道,也幫助自身獲得了大量的社交平臺流量來源。但是從長遠的角度來看,這卻滋生了他們對兩大競爭對手的依賴性,同時他們的用戶數據也將被競爭對手所能運用。
3、UC頭條
UC此次升級定位為“大數據新型媒體平臺”,足以顯示他們對于大數據技術的重視和信心。在用戶的大數據積累方面,UC頭條通過UC瀏覽器的用戶瀏覽偏好數據、神馬搜索數據等,以及阿里系的電商、金融、高德地圖、微博社交、優酷土豆等用戶數據,擁有了更豐富的用戶數據,這為他們實現智能推送打下堅實基礎。
而在資訊領域的大數據技術分析運用方面,目前UC頭條與天天快報一樣,還是稍稍遜色于今日頭條。不過阿里云已經成為了國內最大,全球前三的云計算公司,依托于阿里云的大數據技術優勢,UC頭條的大數據后勁會更足。
總體看來,UC此次升級再次凸顯了阿里巴巴對于移動入口爭奪永不放棄的決心;而借助此前的UC瀏覽器用戶積累,UC頭條在用戶流量已經占得了優勢;態度海報所主打的般配閱讀,背后依托的則是阿里云的大數據技術優勢,這個正在成為未來移動內容入口的勝負關鍵所在。今日頭條在資訊領域的大數據運用方面已經走在前面,但天天快報、UC頭條分別借助騰訊、阿里的大數據技術優勢奮起追趕,縮小差距甚至在精準推送方面實現反超也并不遠。
作者:劉曠,以禪道參悟互聯網、微信公眾號:liukuang110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