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轉冷卡在應用難關 AR商業化或先行一步VR
進入下半年,VR產業出現明顯降溫,寒冬論此起彼伏。VR轉冷,最根本原因在于內容未跟進,缺乏應用場景,且受制于硬件技術限制,難以讓想象落地。相反,更接地氣的AR技術,正受到市場追捧。

像此前火爆全球的Pokémon Go,就是AR技術大規模商用的成功范例。今年雙11購物狂歡節中,天貓也使用了AR技術,增強紅包游戲的互動性。
所謂AR,中文名稱為增強現實技術,是將現實與虛擬融合,給人以更真實的場景體驗。相比VR,AR體驗效果更明顯,易用性更高,且沒有頭顯設備等門檻。
但實際上,AR技術難度高于VR。目前消費者接受到的AR,只是部分較為成熟的技術。所以,AR同樣處于市場培育階段,還在為之后的商用打好基礎。
不管如何,AR開了與手游結合的先河,已經比VR率先踏上了商業化道路。隨著AR技術的日趨成熟,未來會在更多領域實現商業化應用。
據預計,未來五年內,AR市場規模將遠大于VR市場。換句話說,AR會比VR先行一步進入大眾市場,消費者更愿意接受現實與虛擬結合的體驗。
目前,AR除了應用在游戲領域,還開始切入兒童教育領域,如基于AR技術的早教產品《口袋動物園》等。未來,AR還有望應用到電腦、電子、汽車等領域產品。
如今,已有不少企業在著手相關布局。例如,蘋果以3200萬美元收購德國AR公司Metaio,國內企業亦在跑馬圈地,如影創科技、奧圖科技、青橙世界等選擇從硬件入手積極布局。
對國內企業來說,自主研發AR硬件可能難度較大,可以通過內容應用來把握AR技術帶來的機遇。在平臺方面,可以選擇微軟AR眼鏡HoloLens等。畢竟AR要爆發,同樣離不開內容的推動。
微博旗下的有信,就表示將基于微軟HoloLens進行增強通訊應用的研發,通過實時音頻通信與AR技術結合,來打造通話如見面的場景。
綜上,VR要完成普及至少還需要五到十年,在這期間,AR將占據絕大部分市場份額。隨著技術成熟、應用完善,AR市場潛力將進一步得以釋放。據《中國增強現實(AR)行業分析報告》預計,到2020年,AR市場規模將達到1200億美元。
【來源:中國家電網】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