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轉型三農金融,前景如何?金融
12月13日,網貸整治辦下發《關于做好P2P 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整改驗收工作的通知》,提出各地要在2018年4月底前完成轄區內主要網貸機構備案工作,最遲應于2018年6月底前完成全部工作。通知指出,整改驗收的總體指導原則是“明確標準、嚴格把關、積極穩妥”,具體就是“一家一策、整改驗收合格一家、備案一家。文件一出,行業哀聲不斷,平臺獲得牌照的門檻越來越高。
業務轉型成為了部分平臺的最佳選擇,基于市場份額考慮,市場已經飽和的行業,平臺轉型加入也無法分得一杯羹,不少的平臺將目光轉向了三農金融。
我國從事農業生產人群已超7億人,對于他們的金融需求,大部分的金融機構都不提供服務。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對農村鄉鎮人群的服務項目動力不足,無論是項目覆蓋面,還是滲透率都做得不夠。鄉鎮金融需求遠小于城鎮金融,就業務量而言,銀行業更愿意將主力放在城市中,這就是鄉鎮銀行分布點少的重要因素之一。除此外,鄉鎮人群是屬于零征信人群,對銀行來說,這個群體的征信不完善,經濟來源沒有充足保障,抵押物也沒有過多的價值,借款人的風險系數偏大。農業經濟需要資金支持,三農金融在總量上供給嚴重不足。為了解決農業需求,從事農產品生產人群只能依賴熟人信貸。
除了銀行業,P2P專門從事農業金融平臺的數量也不多。據相關數據顯示,截止2017年8月,全國涉及三農業務的P2P網貸平臺僅為277家,覆蓋全國絕大多數地區,交量總量達230.15億元。P2P網貸平臺參與三農金融的模式主要有信用貸款、抵質押貸款和農業供應鏈金融等。目前正是P2P行業轉型的重要時期,那平臺將業務轉型三農可行嗎?三農的前景如何?
農業發展資金需求與日俱增。農戶進行農業規模生產、現代農業產業轉型升級擴張中的生產資料、資本等的信貸需求不斷增加。中國社科院2016年8月份發布《“三農”互聯網金融藍皮書》,書中計算,2014年“三農”領域的貸款投入需求約8.45萬億,減去實際農戶貸款余額5.4萬億,“三農”金融的缺口達3.05萬億元。
政府對農業政策刺激與大力扶持。農業一直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 中央每年發布一份關于農業的一號文件,全力支持我國三農發展。2017年1月份,中央一號文件發布了關于農村金融的政策,大力鼓勵發展農村金融,加速了農村金融行業的創新。隨后,政府多部門陸續發布三農相關政策,指導三農產業發展及涉農企業金融服務。
農業發展規模的轉變。近幾年我國農業發展逐步從“粗放型”“人工化”“單向性”轉向“精細型”“機械化”“綜合性”。參照美國、德國農業,經濟強國的農業都是采用農業自動化,作業精準度極高,天災的破壞力大大降低。在未來,新技術進入農業領域,精耕循環農業、糧食主產區的機械化、小微型農業機械、新灌溉技術現代化種殖、規模化集中種殖、畜牧雜交繁育等技術將廣泛使用。科技手段操作農業,農業產量將大幅度提升。
雖然三農金融潛力巨大,但平臺仍然需要面臨不少的難題。目前我國的一些小微、三農企業在抵抗天災人禍等方面仍然存在不小的風險,即自身抗風險能力較弱。農戶資金需求相對靈活,數量小,且分散,抵押物價值低以及借款人的經濟收入不穩定。
【來源:秋小雨】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