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張旭豪創投圈
10年時光,讓一個還未走出校園的學生走到而立之年,也讓張旭豪不得不思考餓了么的未來。
“正在賺錢的路上”,2017年初張旭豪這樣回答有關盈利的問題,但在2018年,他又面臨更難的抉擇,自己是否要離開,將餓了么投身阿里的懷抱。
出走,對于任何創始人來說都不舍,何況,這還是一個從校園誕生的獨角獸。
肚子餓產生的靈感
本科畢業于同濟大學,研究生就讀上海交通大學,聽起來是“天之驕子”的張旭豪卻并不是個典型學霸,他喜歡打籃球,沒事就跟室友康嘉一起打《實況足球》游戲。
初中時跟著父親去討債,在家看財經頻道,上了大學后又因為看了部講述比爾·蓋茨和喬布斯的電影《硅谷海盜》,感受到創造的價值,由此萌發了創業的想法。
他和康嘉首先想到的是與建筑節能專業相關的項目。在建筑能源領域、在房地產領域尋求創業機會,二人聊天南地北的項目聊到肚子餓了,想打電話訂餐,卻發現平時叫外賣的冊子找不到了。他們來了靈感,可不可以做一個網站,解決外賣的問題?
兩個人在第二天就投身其中,買了十幾輛電瓶車,為餐廳親自配送外賣。在2008年的寒冬里,腳上長滿凍瘡。
與此同時,二人在交大BBS中招來喜歡研究計算機的汪淵,他不僅完成了最初的網站,還寫了一串代碼,給BBS所有人發一封站內信,推廣餓了么網站,一下子餓了么訂單暴增。
張旭豪在內部演講中將其形容為黑客精神,幫助餓了么一直向前發展。
這種非常手段也源于資金的匱乏。他們的啟動資金僅僅只有幾萬元,這些錢還是通過支付寶瘋狂套現,外加上自己的學費湊成。套現程度之高,直接導致了張旭豪被列入支付寶黑名單。
為了支撐公司運作,張旭豪只能不斷地找錢,參加各種創業大賽從中獲得獎金,還到校園周邊的理發廳和別克4S店拉廣告。
天生的商業敏感
一直到了2017年的年會上,張旭豪拿著最早一版的宣傳冊還在感慨萬千。
為了節約成本,這本冊子是他和康嘉在一周的時間內,從不知道什么是PS、AI,一點一點做出來的。在最后打印的時候,二人還親自跑到印刷廠通宵達旦地監督,生怕任何一個環節出現錯誤,比如顏色的偏差,導致最后這個冊子沒有原先的效果。
對于現在的餓了么2萬本冊子早已是很低的成本,但在當時這就是全部家當,如果用不好這兩萬本冊子,沒有帶來任何用戶,餓了么就發展不到現在。
剛創業的時候,張旭豪每個月都會把訂單打印出來,每天多少交易額,總結出熱賣菜品,給平臺上商戶進行分析,并抽取8%的提成。
當時,平臺一共有50多家商戶,每一次張旭豪都要挨家挨戶地跑,去收取傭金。
有一天,張旭豪在洗腳房洗腳時突然想到,是不是給餐廳做一個Napos系統能解決訂單效率的問題。
開發了三四個月后,Napos系統已經可以讓商戶只需要按下鼠標,訂單就自動打印出來,還可以管理菜單等。同時張旭豪改變了收費方式,讓商戶提前預付,在平臺上的自負盈虧,一年付4820元,半年付2750元,三個月付1630元,也讓餓了么一下子收取了大筆預付款。
Napos系統不僅增強了商戶的粘性,還為餓了么吸引來了投資者。朱嘯虎回憶第一次跟張旭豪見面時的感受,覺得他身上有一種天生的商業敏感性。
餓了么順利從金沙江創投拿到了100萬美元“巨款”的投資,這也讓媒體開始關注到餓了么,并在2013年完成了兩輪融資。
“只要市場份額”
危機也在這一年降臨。美團外賣2013年11月正式上線,汪淵當時分析稱“這個對手不一樣,它的殺氣和技術,以前的任何對手都不能跟它比。”
美團勢頭兇猛,一下子進入多個當時張旭豪認為沒有很大潛力的市場。“當時我們只停留在做存量市場,美團培養了市場,把一個沒市場的地方給做了起來。”
這件事從根本上改變了餓了么的戰略,直接引發之后的大規模擴張,一個月的時間里,整個公司的人數從200人直接升到了2000個人,業務量從10萬單變成100萬單。
一個經典的例子就是就在張旭豪在代理商會議上拍著桌子,借助吼叫,直說“不要管成本!只要市場份額!”
這場戰役中,張旭豪學到了兩點,其一,二三線城市的發展很快,對于新興市場的認知還不完全。其二,團隊管理如何體系化,有很多科學的、系統性的東西需要去學習。
外界甚至認為張旭豪會成為下一個王興,可他自己接受采訪時卻說:“我已經成為張旭豪了,不可能成為也沒必要成為下一個王興。”
▲餓了么融資情況
2015年是資本集中砸向O2O的一年,也是巨頭集中入局的一年。
李彥宏允諾給百度糯米200億元,加碼外賣業務。阿里將淘點點和支付寶線下團隊合并,重啟口碑網。美團在融資7億美元之后繼續發力對餐飲外賣。與此同時,餓了么也收獲了騰訊和京東的投資。
同年十一假期后,O2O的戰局發生了重大轉變。餓了么D輪投資方大眾點評宣布與競爭對手美團合并,外界流言紛紛,對此,張旭豪發布公開信稱,“他們變,我們不變。”餓了么并沒有參與此次合并,未來也將保持獨立發展不變。
盡管這樣,經過多輪融資后創始人的股權已經被稀釋的非常嚴重,再加上還有競爭對手方面的股份,餓了么缺乏強有力支持的戰略股東。
張旭豪也意識到了危機,“美團和點評合并后,餓了么如何在資金上不落下風,對我來說的確是一件很難的事。”
據朱嘯虎透露,當時三家都來找過餓了么。“美團需要餓了么,百度需要餓了么,阿里也需要餓了么。三家給出了不同的價格和條件,我們當然選擇最優的。”
新的開始
權衡之下,張旭豪最終選擇投靠阿里,獲得了來自阿里的12.5億美元的創紀錄融資。同時口碑砍掉了外賣業務,在支付寶中接入餓了么。
張旭豪表示,“阿里巴巴是我創業的標桿和偶像,能夠與偉大公司深度合作是榮幸,并且能學到很多東西。”
站隊阿里,也意味著張旭豪讓出很大一部分控制權。據《財經》雜志報道,收購百度外賣后,阿里已占餓了么股份37%,而張旭豪個人股份在5%以下,創始團隊股份在8%左右。
此前接受采訪時,張旭豪曾表達過對公司控制權的看法,表示自己更關注公司增長速度。“創業公司有了戰略合作伙伴后,能否把核心競爭力、公司業務發展起來,給用戶、商戶提供更好的服務,公司是否會有一個更快速的增長,我覺得這是核心。”
經過這場大戰,張旭豪自身也有了許多轉變,不再把控像辦公室裝修風格等瑣碎事情,更加關注團隊、組織的文化建設。
在一次內部演講中,張旭豪提到了公司取名字上的創新,“餓了么取名字永遠一次就過(工商注冊),因為我們創新,我們名字起得很怪。”餓了么公司最早的名字是從四個創始人的名中得名“豪康福文”,后來注冊為拉扎斯,是梵文“激情”的意思。
張旭豪對此解釋為創業就是永遠保持激情。正如你以為這頓吃飽了,但這只是又一次饑餓感積累的開始。
這句話也正能形容張旭豪現在的狀態。未來是否投入阿里懷抱,是否留守創辦10年的餓了么,對于他都是一次新的開始。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