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越王曉婷:催收2.0階段關鍵在于重構價值鏈新金融
其中,作為股份制銀行領頭羊的興業銀行和招商銀行,在賺錢能力和資產質量上均領先于同業,而不同于國有五大行的不良貸款率集體下降,浦發銀行、民生銀行和華夏銀行依舊不良“雙升”。
合計來說,招商銀行、興業銀行、浦發銀行、中信銀行、光大銀行、民生銀行、平安銀行、華夏銀行在2017年合計實現歸屬于股東的凈利潤3485.22 億元,日均賺超9.5億元。
興業規模最大,招行最賺錢
在資產規模和凈利潤兩大指標上,興業銀行和招商銀行分別蟬聯了中國規模最大和最賺錢的股份制銀行。
截至2017年末,興業銀行的資產總額達到了6.42萬億元,較年初增長5.44%,招商銀行和浦發銀行在規模上緊隨其后。
值得一提的是,股份制銀行已經告別了過去動輒兩位數的資產規模增速,其中,中信銀行在去年選擇“縮表”,資產規模下降了4.3%。民生銀行也在去年調整了資產負債結構,該行去年的資產總額僅小幅增長了0.11%。
對此,中信銀行表示,主動“縮表”是該行加強市場形勢研判,緊跟市場大勢,緊扣監管要求,明確了“降增速、提轉速、調結構”的對公資產負債經營策略,由“存量經營”向“流量經營”轉變,主動調整資產擴張速度。
而在賺錢上,招商銀行繼續笑傲群雄,并已經逼近交通銀行,該行去年實現凈利潤701.5億元,只比交行少了不足1億元。
去年賺了572億元的興業。以及賺了542億元的浦發銀行,位列賺錢榜的第二和第三。
除招行的凈利潤增速突破了兩位數(13%),其余7家股份制銀行均為個位數。
不良資產:三家雙升,一家雙降
不同于國有五大行在去年實現了不良貸款率的集體下降,在股份制銀行中,浦發銀行、民生銀行和華夏銀行依舊“不良”(不良貸款率和不良貸款余額)雙升,興業、中信、光大和平安銀行的不良率下降但不良貸款余額小幅上升,而全部8家銀行中,只有招行實現了“不良”雙降。
其中,浦發銀行是8家中惟一一個不良貸款率突破2%的股份制銀行。今年1月,因向1493個空殼企業授信775億元,換取相關企業出資承擔不良貸款,浦發銀行成都分行被四川銀監局罰款4.62億元。
在核心資本充足率方面,最高的是招行,達到了12.06%,平安銀行和華夏銀行的較低。
按照規定,系統重要性銀行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50%,一級資本充足率不得低于9.50%,資本充足率不得低于11.50%;非系統重要性銀行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不得低于7.50%,一級資本充足率不得低8.50%,資本充足率不得低于10.50%。
雖然股份制銀行均達標,但在金融強監管下,各家銀行的資本補充需求也愈發迫切,紛紛選擇優先股、二級資本債“補血”。
【來源:澎湃新聞 作者:陳月石 】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