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翻拍大年:明知“翻拍”有毒,偏要立項不止?水煮娛
新版《流星花園》終于發布了預告片,但卻瞬間成了“網友群嘲”現場。
再往前看,5月8日開播的《泡沫之夏》,盡管“秦俊杰好帥、張雪迎好美”的稱贊不絕于耳,但它首播收視率低到尷尬,豆瓣評分不及格,與其說是翻拍更像一部披著《泡沫之夏》外套的新劇,不免讓觀眾懷念起“老黃瓜刷綠漆”的好。
關于翻拍,國產劇陷入了怪圈:一邊是不盡如人意的市場反饋,一邊則忙于立項“一面多吃”;業界嘗試用翻拍“討好”受眾,觀眾卻屢次感嘆“翻拍毀童年”求放過。
停不下來的翻拍浪潮,究竟是致敬經典,還是無休止的消費IP?站在翻拍的風口上,怎樣才能做到觀眾口碑與商業市場雙豐收?這是值得業界思考的問題。
“翻拍”圖鑒:武俠、偶像、年代、警匪等劇種悉數涵蓋
“如果說我看得比別人更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這句話同樣適用于翻拍劇,站在“前作”肩膀上的翻牌劇,依托“母體”的話題熱度和觀眾基礎,未播先火,并且,在劇本改編上,翻拍劇不太容易出錯。
在“大IP+流量明星”模式屢顯頹勢、玄幻題材難以為繼、大女主戲成為“困獸之斗”的“前情提要”下,翻拍儼然成為打破IP時代的市場新寵兒。
事實上,經典翻拍,在全世界都是常有的事情,在國內更是一項優秀的傳統。近年來這波翻拍熱潮與以往最大的不同在于,過去的翻拍作品都以“經典武俠”和“瓊瑤劇”為主流,現在“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你看不到。”
經過國內外觀眾集體檢驗的海外IP自然是翻拍愛好的香餑餑,美劇《緋聞女孩》已經提上日程。曾幾何時《回家的誘惑》《原來是美男》《王子咖啡店》曾帶起了陣陣韓劇翻拍熱,但受阻后風光不再。
從2016年開始,翻拍日劇潮流不脛而走。“買版權”成為國內影視大亨的首選,收官不久的《北京女子圖鑒》、正在熱播的《上海女子圖鑒》、焦俊艷主演的《問題餐廳》、黃磊主演的《深夜食堂》等等。
但是,日劇翻拍遭遇不少觀眾的吐槽,“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絕大多數海外翻拍表現出明顯的“水土不服”,并沒有真正融入國人的生活。
隨后,國產劇翻拍進入了一個“全面開花”的階段。一方面,都市偶像劇翻拍熱度居高不下,已經播出的《泡沫之夏》《轉角遇到愛》,即將面世的《流星花園》《轉角遇到愛》《澀女郎》《薰衣草》《放羊的星星》《將愛情進行到底》;另一方面,年代劇《半生緣》《金粉世家》《上海灘》《霍元甲》等均已加入翻拍聯盟。
除此之外,諸多電影作品也以電視劇的形式被重新搬上銀幕,已經播出的有《大話西游之愛你一萬年》《無間道》,提上議程的包括《東成西就》《七月與安生》《芳華》等。大熒幕與小屏幕的觀影體驗歸根結底是有區別的,而翻拍電影究竟是錦上添花還是狗尾續貂需要進一步驗證。
在翻拍江湖占有一席之地的,還有湖南衛視的《小戲骨》經典影視作品翻拍,一幫00后的“小屁孩”像模像樣地表演經典影視作品中的經典人物,讓人既耳目一新,又忍俊不禁,關于它的話題從未間斷過。
我們發現,在這波翻拍熱潮里,最讓人矚目的是“武俠”這一門類。
古裝、經典武俠翻拍為何蔚然成風?
“金古梁溫黃,武俠萬年長。”
武俠劇一直是備受觀眾喜歡的類型,“金古梁溫黃”的作品,擁有得天獨厚的文學基礎,更被一代又一代的創作者翻拍過,像《笑傲江湖》《倚天屠龍記》《絕代雙驕》影視化作品有十幾部。從去年到如今,已知的就有20余部武俠劇正在翻拍或是處于待播狀態,武俠翻拍無疑贏來了它的巔峰。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光是金庸的作品就有8部翻拍,其中《射雕英雄傳》《笑傲江湖》已經經過了市場的檢驗,前者因為高度還原原著,畫面清流、演員表現準確獲得了一致好評,捧紅了“楊旭文、李一桐”的兩位新人,算得上是翻拍劇里的“先進經驗”,后者“眼見它開播了、聽說它結束了”,并未砸出多大的水花。此外,《鹿鼎記》《倚天屠龍記》《神雕俠侶》《飛狐外傳》《碧血劍》《天龍八部》均已立項。
除了金庸,古龍的《絕代雙驕》《陸小鳳傳奇》《少年楚留香》《飄香劍雨》《小李飛刀》《新九月鷹飛》等都加入了翻拍大本營,其中《飄香劍雨》已播,但收效甚微。梁羽生的《武當一劍》《萍蹤俠影》《七劍下天下》還在等待市場考驗。倪匡的《新六指琴魔》和已經被翻拍無數次的《新龍門客棧》也赫然在列。
除了經典武俠,其他類型的古裝劇也如滔滔洪水席卷而來,光是中國古代民間四大傳說的“白蛇傳”就有《新白娘子傳奇》《天乩之白蛇傳說》《白蛇傳》三版;之二的“梁山伯與祝英臺”也推出了《梁山伯與祝英臺新傳》,古代神話類有《東游記》《寶蓮燈》等經典翻拍。
有著“穿越劇鼻祖”之美譽的《尋秦記》在去年上線了新版,但從口碑來看,反應平平。
縱觀以上翻拍劇,多數都選擇啟用新人挑大梁,《絕代雙驕》選擇的是胡一天、陳哲遠; 《飄香劍雨》選擇的是吳優、任言愷;《倚天屠龍記》選擇的是曾舜晞、陳玉琪;《新白娘子傳奇》選擇的是于朦朧、鞠婧祎……新人演員價格相對較低,投資成本上節省不少錢,若是拍好了,還能“造星”,可謂一舉兩得。
與其他類型相比,古裝劇具有其“先天優勢”,首先是情懷,武俠情懷帶來的穩定市場一直是業界不可忽視的重點;其次是人氣,有經典背書,拍不好難道還會拍壞嗎?再就是拍攝成本,武俠劇不需要像現代戲考慮“現代感、時尚感”,投資成本可以控制得更低;以及“過審”風險更小等。
在這樣的客觀情況下,翻拍劇的數量越來越來,但是翻拍想要取得更好的收視效果和與前作相匹敵的口碑也是難上加難的。
翻拍如何逃過“爛劇”厄運?
觀眾為何會談“翻拍”色變?其實大多數翻拍作品口碑不佳的緣由,不在“翻拍”本身,而是出在了“粗糙的劇集制作上”,短平快的浮躁之風下,很多創作者存在“掙快錢”的心理,哪能靜下心來錘煉劇作本身?
此外,在思想和審美追求方面上沒有文化自覺,很多翻拍劇,都以消費“情懷”為訴求,縱有觀眾愿意為“情懷”買單,但“情懷”卻并不純粹,有的制作方將“集體式懷舊”當成營銷的噱頭和籌碼,讓觀眾心生反感。
原作越經典,翻拍越困難,優秀的翻拍作品必然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比如很多陪伴90后長大的翻拍劇,胡軍版《天龍八部》、蘇有朋版《倚天屠龍記》等都是不錯的佳作,曾引發了收看熱潮,甚至取代舊版在觀眾心中的位置。
翻拍,不是原封不動地復制,而是需要我們的創作者在尊重原著內核的基礎之上,發揮主觀能動性,啟用全新的視角,不是新瓶裝老酒,而是重新“造血”。
其次,翻拍應具有“與時俱進”,融入特定的個人情感、社會背景和時代特質。每次影視呈現都是故事、人物、臺詞及服化道等藝術要素有機結合,其中每一個小細節都要彰顯時代風貌,而非躺在前人的功勞簿上。
總之,在內容上尊重原著、尋求創新,在演員挑選上演員獨到,再加上精良的制作保駕護航,對于經典,融入現代元素和觀念,如此,翻拍超越原劇、再造經典不是不可能的。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