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在微信公開課上海站小程序專場上,微信官方披露了小程序上線16個月后的核心數據:截至目前已發布100余萬款小程序,市面上小程序開發者超過150萬,第三方平臺達5000多家。
現場微信官方公布了小程序最新的幾項能力:
場景升級,新增“任務欄我的小程序”、“品牌搜索和品類搜索”、“APP打開小程序”和“平板電腦適配”等功能。
消息升級,包括訂閱消息、掃碼關注公眾號、群動態消息(比如多人參與的游戲,看到參與人數的信息),多場景連接用戶。
性能升級,包括分包加載支持獨立功能包和性能優化,從而降低開發門檻。
廣告變現能力升級,包括開放廣告位自助申請(門檻為UV1000)。
微信官方還特別提到了小程序插件,這是指可以被添加至小程序內直接使用的服務。微信小程序插件有利于降低開發門檻、輔助對接專業開發團隊(即第三方服務商)以及提升利用插件能力,特別是那些開發能力較弱的小型商家。目前已有的插件包括微信登錄、支付、全頁面插件等,同時提供幫助插件開發者打包完整的服務,便于低成本、便捷地使用插件。此外,視頻、導航、預訂、會員卡等服務插件也在不斷推出。
值得注意的是,小程序正在重點深入與線下零售業態及電商的合作,促進小程序開發者的商業變現。
微信小程序產品負責人陳浩告訴36氪,小程序開發者的商業變現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通過廣告流量主的方式獲得相應份額的廣告分成,二是對電商而言,加快用戶轉化率從而促成銷售量的增長。前者也是大多數內容生產商自媒體的主要盈利模式(如公眾號),但小程序重在提供服務而非內容;而后者正給零售行業帶來變革,小程序能有效加速線下零售業數字化一體化的進程,提升實體店的運作效率。
小程序正在大力與線下零售業態合作,但小程序的主要功能不在賣貨,而是更好地支持線下,比如通過小程序提供會員積分、優惠券、退換貨等服務。漢光百貨商務電子部產品總監董有良告訴36氪記者,作為傳統大型零售百貨行業,漢光百貨希望繼續延續以往在線下帶給用戶的“逛街的樂趣”,不刻意追求場景化服務,更多的是去“減少用戶停留在線上的時間和精力”。
小程序正在取代過去曾經被大部分企業所采用的H5頁面,成為品牌的會員及服務的主要窗口。比如,由于過去搭建的H5電商網站效果不佳,漢光百貨已經完全舍棄了H5,漢光百貨于今年1月上線了小程序,一個月內拉動銷售增長70%,客單價增長達36%,用戶留存時長便增加了120%。此外,線下的服務效率也得到了提升,漢光百貨運行的收銀臺從18個降低到了14個。據了解,放棄H5而把會員體系及服務全面轉向小程序的商家不在少數。
“小程序是個趨向于完美的會員載體。”百果園自營電商負責人李想在微信公開課上表示。零售的本質是流量和品牌的運營,對于百果園這樣的線下零售店來說,小程序最大的功能在于會員體系的建立和完善。原先百果園在店內采用的是會員報手機號的方式,在小程序推出后改為了掃會員碼的方式,極大地節省了時間,同時會員對于積分和等級的感知上也大為提升。
百果園也利用小程序開發了拼團自提的功能,該功能為百果園帶來了日均超過兩萬的到店客流,近40%的二次轉化率,以及約15%的新用戶,與此同時,通過小程序也能給出準確的用戶畫像。據了解,百果園自2017年9月發布第一版小程序,累計用戶數達500萬,日活峰值達50萬。
從服裝、化妝品、食品到零售,每一家都在做小程序
此外,微信官方還宣布,目前,每位用戶平均每天打開4次小程序,其中高達54%為用戶主動訪問。
對于微信內的電商而言,用戶使用小程序習慣的養成是一個福音,這意味著微店之后,微信小程序電商或許會成為網紅們賣貨的一個更加理想的渠道。一個趨勢是,越來越多的用戶如同逛淘寶一般把瀏覽小程序商店當作日常,而不是靠公眾號、聊天推薦進入小程序購買。
擁有700多萬微博粉絲、160多萬微信關注的時尚博主gogoboi,在過去在H5上賣貨的效果不佳后,聯手LOOK開發了自己的小程序“不大精選”,據LOOK創始人、CEO嚴明介紹,目前已經有超過57%的用戶通過公眾號菜單欄、小程序歷史列表、微信下拉小程序任務欄等方式主動訪問“不大精選”,可見用戶已經逐漸養成了在小程序內瀏覽貨品的習慣。
隨著淘寶的競爭越來越激烈,流量往“網紅店”集中,微信電商小程序未嘗不是值得嘗試的藍海。更何況,與微信生態內公眾號、微信群等功能的結合,更利于建立顧客與品牌的聯系,形成社群。
當初無人看懂的小程序正在改變線上線下的購物生態。
來源:36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