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我不叫塞爾達
在虎牙登陸美股近一年后,斗魚的 IPO 進程終于也接近完成。從港股到美股,斗魚的 IPO 之路并不順利,正如它在過去一年所經歷的那樣。
中國經營網 2 月 19 日報道,斗魚在北京的辦公地——優盛大廈 7 層已經人去樓空,一位接近斗魚的工作人員表示,此為去年底斗魚人員調整所致。
圖片來自中國經營網
去年 12 月,斗魚就曾傳出深圳分公司海外部門裁員的消息,涉及 70 余人,但當時斗魚稱是正常的人員結構調整。如今看來,情況要更加糟糕,AI 財經社報道提到,此次裁員中,斗魚市場部 80% 的員工已經離職,之前三十多人的團隊目前僅剩七八人左右。
這種情況并不尋常,因為一直以來,斗魚在游戲直播領域都是風風光光的領頭羊。
2017 年 D 輪融資時斗魚披露的數據顯示,其 DAU 近 3000 萬,月活近 2 億,已在細分領域占據超過七成的市場份額,2018 年 3 月 8日,斗魚再獲新一輪 6.3 億美金融資,騰訊獨家投資,斗魚 CEO 陳少杰也自豪地宣布,斗魚已經進入了完全盈利的狀態。彼時,斗魚的市場預計估值在 250 億~300 億元(30 億美元)之間。
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斗魚在 2018 年運營、資本層面上的跌宕。
主播方面,比惡意轉會更讓人受傷的,是主播的“倒掉”,畢竟跳槽還能有一筆天價違約金,但自己“作死”就只能是啞巴吃黃連,過去一年,出現的幾次大型負面事件,均來自斗魚。甚至,陳一發被封后,出現了直播間依然能打賞的情況——在 2018 年 9 月 11 日,也就是陳一發開播四周年紀念日當天,粉絲在其直播間刷禮物總額超過了 20 萬元。
除此之外,“蛇哥”“韋神”“天堂劫”等主播因欠薪手撕斗魚,比賽期間網貸廣告刷屏等事件,都暴露了斗魚在管理方面的不足。
終于,斗魚 App 在 10 月份遭遇全網下架,有消息稱網貸廣告刷屏是“最后一刻稻草”。在半個多月后,App 恢復上架,但損失已不可挽回,根據 Apple Store 的規定,應用下架期間無法進行內購。
相比較前兩年在游戲直播一騎絕塵的局面,如今斗魚遇到了真正的對手,進入下半年,虎牙與斗魚的差距進一步縮小。
在完成最后一輪融資,也就是騰訊那次“雨露均沾”時,外界給虎牙的估值僅在 15 億美元左右,而斗魚至少是它的兩倍。
一年過去,形勢逆轉。
GPLP 的文章中提到,CB Insights 的分析師對斗魚的估值為 15.1 億美元,而商業信息提供商 Crunchbase 表示,從該公司的籌資總額來看,估值為 11 億美元,縮水一半以上。
直播市場,尤其是游戲直播市場在 2018 年經歷了慘烈的洗牌,留下的主要玩家僅剩斗魚與虎牙兩家。前者,背后是整個 YY 集團,以及秀場直播的盈利能力;后者,則是武漢政府的力挺。
和虎牙相比,斗魚的 IPO 之路顯得不那么順利。
此前,斗魚曾無限接近于港股上市,但最后,斗魚還是選擇了美股,與虎牙同臺競爭。這與虎牙當初選擇美股的原因如出一轍,《證券時報》文章中曾提到,香港政策在接納同股不同權的公司上市時,相關擬上市公司的上市最低預期市值不少于 400 億港元,如果預期市值低于 400 億港元,申請人在最近一個財政年度必須錄得 10 億港元的收益,而無論是虎牙還是斗魚,均未達到相關要求。
如今兩家在美股狹路相逢,斗魚畢竟晚了一年,“游戲直播”第一股之類的口號也不好再喊,不過后者在美股的這一年也頗為跌宕,上市之初,在“游戲直播第一股”這個名頭的渲染下,虎牙市值一路走高,一個月內就攀升到了 80 億美元,但隨后便開始了一路下跌,如今市值穩定在了 40 億左右。
從數據來看,斗魚相較虎牙依然有著領先,且斗魚的“造星”能力是有目共睹的,每次遭遇挖人、跳槽后,斗魚都能通過砸錢上節目等手法把新的主播推到臺前,估值反映的,也許是資本市場意識到,在如今的監管及經濟形勢下,斗魚前景充滿不確定性。
據天眼查資料顯示,斗魚主體公司“武漢斗魚網絡科技有限公司”,1 月 9 日發生多項變更,奧飛動漫董事長蔡東青、微影資本創始合伙人唐肖明、招銀國際余國錚均退出董事行列,同日湖北長江招銀成長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深圳市招銀共贏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等退出股東行列,變更后最大股東為斗魚 CEO 陳少杰,持股 35.15%。
值得一提的是,奧飛動漫董事長蔡東青是斗魚的天使投資人,2014 年,斗魚剛剛從 A 站獨立,就拿到了蔡東青 2000 萬的投資款。投資方在上市前夕選擇退場,意味著什么不言自明。
從“千播大戰”到惡意挖人,短短幾年,直播行業經歷了太多。如今,沒有資本的催熟,直播市場也終于進入到了相對理性的狀態。如今行業普遍認為,游戲直播和短視頻是當下最有希望的兩個細分領域,而斗魚與虎牙的兩強爭霸,還遠遠不會結束。
Via虎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