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在微型仿生機器人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近日,據《軍事報道》透露,國防科技大學成功研發出一種僅有蚊子大小的仿生機器人,這些融合生物特性與尖端科技的微型裝置,或將重塑未來戰場的偵察模式。
這款仿生機器人堪稱科技與智慧的結晶。它長僅 2 厘米,翼展 3 厘米,重量不足 0.3 克,是全球首款蚊子大小的全自主飛行機器人。其背后融合了微機電系統 ( MEMS ) 、材料科學和生物仿生學等前沿技術,芯片蝕刻精度提升至 5 納米,相當于在指甲蓋大小的面積上刻錄整部《孫子兵法》。
該款仿生機器人采用碳納米管增強型軟性驅動器,能夠實現每秒高達 500 次的翅膀拍動,具備昆蟲般的彈性和飛行能力。通過仿生學設計,它能夠像蚊子一樣在復雜環境中自由穿梭,甚至在 8 級風中也能穩定懸停。如此卓越的性能,讓它成為戰場上的 " 隱形哨兵 ",能夠悄無聲息地潛入傳統偵察手段難以觸及的區域,完成偵察使命。同時,它還可在倒塌建筑的縫隙中精準定位幸存者的生命體征,為救援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 也能進入狹窄空間進行環境監測和數據采集,應用前景十分廣闊。
近年來,我國機器人產業已成為全球機器人領域的重要力量。截至 2025 年,企業數量突破 83.5 萬家,工業機器人產量持續增長,自主品牌市場占有率顯著提升。技術創新成果豐碩,從工業機器人的高精度制造到人形機器人、仿生機器人的前沿突破,國防科技大學研發的蚊子大小仿生機器人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展現了我國在微型化、智能化領域的強大實力。
在市場需求方面,我國生產制造智能化改造升級的需求日益凸顯,工業機器人的市場需求旺盛,是全球第一大工業機器人應用市場。中國服務機器人產業發展起步較美國、日本等國家相對較晚,但受人口老齡化等因素影響,近年來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總體來看,中國機器人行業的市場規模總體呈現高速增長的態勢,2023 年整體規模超過 1300 億元,同比增長 19.6%。
我國對機器人產業的發展高度重視,政策支持力度不斷加大。2023 年,工信部發布《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首次將人形機器人定義為 " 顛覆性技術 "。2025 年 3 月 5 日發布的《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及 " 具身智能 " 和 " 智能機器人 ",人形機器人產業作為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領域之一,已被提升至國家戰略高度。
根據中國人形機器人產業大會披露的信息,2024 年中國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約 27.6 億元。工信部 2023 年 11 月發布的《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中明確,到 2027 年,產業加速實現規模化發展,應用場景更加豐富,相關產品深度融入實體經濟,成為重要的經濟增長新引擎。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副教授陶永認為,未來機器人將朝著仿生機器人、自主感知與決策、云群控與群體智能、人機智能融合等方向發展。例如,靈巧操作大模型、觸覺反饋靈巧手、具身導航大模型等技術熱點將不斷涌現,產業化應用則主要落地于人形機器人量產、低空經濟、通用機器人 " 免編程 " 智能體開發等領域。
來源:前瞻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