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貸監管落地前夕,再來談談監管金融
作者:申靜
今天,我的朋友圈再次被刷屏,大家都在談論網貸的監管方向。大概是兩個方向,一是資金準入門檻3000萬。二是,據傳的10倍杠桿。但是,網貸行業的監管具體會包含哪些方向呢?
自打臉的10倍杠桿
網上搜了一下,關于銀監會閉門會議的信息,最早大概就是凌晨時間發出來的。所謂的10倍杠桿,也是由某知情人士透露。但是,可以很明顯的看出,這個某知情人士也不明白自己那來的消息,就給放給了媒體。既然,很早以前就明確了P2P網貸只能作為信息中介,不設資金池,那這十倍的杠桿是拿來干什么呢?難道政策后期要開放P2P網貸的擔保和資金池?這樣的監管對于行業來說本身沒有多大的促進作用,基本可以判定為假消息。
那么為什么從13年開始就呼之欲出的監管政策遲遲未能出臺呢?
其實,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就金融改革與發展回答中外記者提問時就提到了一個很重要的原因:“要逐步制定一些適合互聯網金融業務的規則,但是也不可能做得非常超前,因為互聯網新技術發展得太快,很難提前把所有出現的問題都想到。”P2P網貸總體上來說,是一個全新的事物,具體會如何發展誰都沒辦法預測,政府也期望P2P網貸能夠有更多的創新模式出現。所以,監管一直未落地的原因就是,監管一定程度上還是會限定行業的模式創新。
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政府一直打出的普惠金融理念,扶持小微經濟。但是這樣的金融服務交給傳統的銀行去做,交出的答卷顯然政府是非常不滿意的。銀行對于小微經濟的扶持力度有限。但是,P2P網貸更大的程度上彌補了銀行這方面的不足。而且,隨著行業的不斷發展,網貸也不斷的在推動普惠金融的真正發展。而本屆政府提出的普惠金融、人人創業等發展理念,無疑都離不開金融服務的提供,網貸對于健全整個金融服務體系來說也是至關重要的一環。與其,對這個行業進行監管,不如先由這個行業自行發展更好。
這可能也是在跑路倒閉頻發的網貸行業,從13年開始兩次逃過315晚會的重要原因之一吧,大概也是有了政府對于這樣一個具有特殊意義的行業的提供的特殊容忍。
再來看看對于網貸來說,監管落地后可能會從哪些方面來監督行業的發展呢?
1.團隊的人員配置要求,高管團隊金融行業的從業經驗要求;風控團隊的經驗人數要求;技術團隊要求;
2.注冊資本金門檻,估計應該在1000萬或者5000之間進行門檻設立。
3.只做信息中介這個應該是很早之前就達成的共識務。
4.平臺去擔保化,現在很多平臺都提供本息擔保,長期來看不利于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但是短期內去擔保也不太現實,但應該會允許第三方擔保機構進行擔保,
5.不設資金池,現在很多平臺也推出了類寶寶類的理財產品,但是這樣的產品監管落地后可能將會被取締。
7.資金托管要求,雖然托管不能絕對的保障資金的安全,但是能夠進一步的約束資金的使用。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