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權眾籌實現從0到1,從1到N該如何走?金融
“不然我們公司的融資也用眾籌的方式吧,我覺得可以拿出一小部分試試。”一家互聯網金融平臺高管在一次閑談中向記者如是說。
這樣曾經不敢想象的事情,自股權眾籌出現后似乎越發司空見慣。而股權眾籌也在“全民創業”的濃烈氛圍中獲得了高速發展,并帶來了潛力項目縮短曝光時間和成長時間的利好。不過,股權眾籌目前并未壯大,為什么?
多名業內人士表示,股權眾籌已經完成了0到1,接下來如何從1到N,是需要進一步思考和探索的。如何將股權眾籌打造成為知識密集型行業,平臺如何利用自身專業優勢為投資者盡最大可能消除信息不對稱性?在面對大量不確定性、高風險性、長期性的初期項目時,如何做到風險分散并順利退出?
行業立足點:知識密集型?
清科統計了2014年13家典型眾籌平臺數據顯示,在過去一年共發生融資事件9088起,募集總金額13.81億元。其中,股權類眾籌事件3091起,募集金額10.31億元。而當時的股權眾籌世界還未有京東和平安這兩位“大佬”的身影。
不過,愛創業CEO顧冰表示,尚未有第三方能夠精準監測這一行業的數據,原因在于多數股權眾籌平臺目前做的是模式,線上數字更多是意向金。“意向金和實際打款數字有很大的差距。”顧冰進一步解釋道,意向金代表投資者的誠意,表示其對某個項目感興趣。舉例來說,商品眾籌項目某智能插座可以超募21倍,但是股權眾籌卻不可以,創始人無法將超募的21倍股票全部發給投資者。
談及股權眾籌行業數據統計,一名股權眾籌平臺負責人還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數據的不真實性還擁有“源頭”的因素,部分眾籌平臺存在夸大的成分。
在風險分散、退出機制、數據統合等因素之外,眾籌平臺如何消除信息不對稱、提升投資便利仍需強化。觀察目前行業中的多數股權眾籌平臺可以發現,其僅僅作為展示供需雙方的信息或在淺層次信息層面撮合。
“如要真正發揮眾籌平臺的優勢,仍需要比較多的盡職調查,例如企業評級以及關于企業信息披露等職責。”零壹財經首席研究員李耀東表示,平臺應該對信息進行篩選和認證,消除一些比較明顯的投資風險,才能夠對小額投資人或者普通投資者有比較好的保證,或者依托平臺專業知識的優勢,發現被低估的行業、創新型的公司重點展示給投資人。
股權眾籌平臺正在慢慢變成人力密集或知識密集型行業。“未來股權眾籌的競爭力還是在專業能力,資產質量是首要關卡。”李耀東說。
風險分散:股權眾籌投資基金?
零壹財經CEO柏亮表示,如何在便捷投資的前提下,保證投資者的風險分散是股權眾籌目前發展的難點。“以天使投資項目為例,其成功率約為10%,如果我們按此投法,一個人按照心里意愿投資則有90%的人要虧錢,那這個市場很難玩下去。”柏亮表示,當然如果10%成功了,則可覆蓋那90%部分的虧損。
一名風險投資行業資深人士曾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他了解到部分在股權眾籌平臺上的項目是沒有順利獲得風投無奈之下才轉戰眾籌,這樣的背景進一步推高了股權眾籌的風險。
風險分散最直接的辦法是分散投資,不要把雞蛋放入一個籃子里。但是李耀東稱分散投資目前尚未有較好的解決方案。原因在于,分散投資的前提是需要投資人擁有足夠的資金,但是回歸現實,只有風投機構能做到這一點,非機構類的普通投資人很難有這么大量的資金做到分散投資。
難并不代表不能解決,方向似乎已出現。柏亮稱,目前已經有人在探討設立一種新型的基金,能夠滿足眾籌的快速交易以及風險分散的需求。“這種新型的基金既不是傳統的公募基金,也不是程序變更較慢的合伙基金。”柏亮表示,專門投資眾籌項目的基金化投資方式或是方向。
針對上述方式,顧冰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領投基金不僅能夠分散投資,同時更符合目前眾籌行業優質領投不足的特性。目前這類基金已有實踐案例,但除起投金額門檻更低,以及不收管理費外,同之前的私募眾籌差別不大。
但是這種方式仍存在無法回避的弊端。李耀東表示,風險之一在于,投資者如何防范基金管理人、基金投資機構的道德風險和能力風險;風險之二在于,該基金的資金來源,如果是職業投資人,那么運作方式并沒有獲得質的改變,如果募集的主要是普通投資人的資金,那么將面臨投資人對于基金運營人的能力和實力缺乏判斷力的現實問題。
退出機制:建立統一股權眾籌二級交易市場?
多名投資人以“情懷”和“熱情”為出發點,昂首闊步踏入股權眾籌,但是由于投入金額的“小額”以及項目成長的時期較長,在退出機制不完善的情況下,投資人自動放棄了所投金額,這樣的事例在股權眾籌行業已經“從有到多”。
流通機制在股權眾籌的高速發展中也被推至臺前,部分從業者將其看作股權眾籌發展過程中最大的“絆腳石”。只進不出并非行業良性現象,但是如何退出目前這條路尚未走通。“對于股權眾籌來說,投資的退出渠道比較有限,這是行業發展的大問題,而且在前兩年是主要制約問題。”李耀東告訴《第一財經日報》。
如何退出正在被關注,也在被解決。
一名股權眾籌研究員稱,未來存在多種出路,例如可以在全國范圍建立統一的二級市場,抑或嫁接到現有的資本市場,以新三板為主要通路市場,再或符合條件的平臺建立自己的二級交易平臺。
李耀東表示,2015年隨著國家層面構建多層次資本市場的改革舉措不斷推出,尤其在新三板受到熱烈追捧后,大量股權眾籌平臺想把新三板作為途徑,這個趨勢應該會逐漸明朗。
“新三板眾籌的特點是,縮短了眾籌的投資周期,開辟了另外的窗口,并極大降低了投資者門檻。”顧冰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愛創業也在研究如何進入新三板。但他表示,在這過程中最讓人猶豫的還是新三板的估值。
對于在全國范圍內建立統一的股權眾籌二級交易市場并不為行業人士所看好。“從公開資料了解的情況,監管層面似乎并不希望眾籌平臺承擔二級市場的職能,建立全國統一交易平臺可能性較小。”上述業內人士表示,新三板本身就是一個場外市場,如果股權眾籌建立了全國統一的二級市場,等于在新三板之外又多了一個全國統一的場外市場,或將涉及較多問題。
李耀東還給出了另外一個通路,他表示一些地方性區域性的股權交易中心也有可能成為股權眾籌投資人的退出途徑,但是目前來看進展比較緩慢,尚未聽聞有價值、有新意的消息。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