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災,一場全民性的風險教育金融
在剛剛過去的三周內,中國股市連續出現暴跌。據相關數據統計,自6月15日至7月2日,滬深兩市市值蒸發了16.43萬億,平均每天蒸發1.17萬億,最后一個交易日,A股跌破整數關口4000點,最終停留在綠油油的3686點,距離年內最高的5178點已經有相當一段距離了。大盤整體跌幅超過28%,按照國際標準,這已經不是一場普通意義上的調整,而是一場真正的股災。然而,比大盤更綠的是另外570家上市公司,股價相比最高點跌幅幾乎腰斬,而漢邦高科、金石東方、雙節電氣等,年內最大跌幅竟然超過了70%,算得上本次股災地震的震中心了,持有這些股票的小散們則自嘲是一頭“春綠”,是的,面對大幅縮水的財產,他們說自己是一頭蠢驢,毫不過分。
正在本輪股災連續發酵的時候,救市手段層出不窮,央行雙降、養老金豪言抄底,為國接盤、證監會一系列的安撫,聲情并茂,同時有十幾家私募基金出來喊話,表示股市大跌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投資機會,且專家組團詳細分析了藍籌板、創業板的投資價值。
如此步調一致地唱多,顯然不是個別機構能夠做到的,這些手段曾經讓中國小散燃起希望,但后來的事兒,大家都知道了:管理層的每一項救市政策,幾乎都招來了市場空頭嚴厲拋壓,現在看來,這些手段只不過是誘發投資者再度補倉和更深度的套牢。筆者有一位股民朋友,名叫張婷,這是他進入股市前給自己起的女性化筆名,在虧損掉大半的本金之后,他終于忍不住抱怨:讓那些救市手段,見鬼去吧!事實上,它們最大的好處只是讓中國小散們懷著對明天美好的憧憬,踏實地睡了幾宿好覺,在這些夜晚里,他們集體夢到自己的股票漲停了,但是醒來之后,仍然是遍地的綠色。現在,筆者這位朋友對任何綠色都非常厭惡,他扔掉了家里全部的綠色植物,不再吃黃瓜,他是一位NBA球迷,最喜歡凱爾特人,現在,他決定再也不看這只球隊的比賽了(凱爾特人的球衣是綠色的)。
張婷的行為,有點怪異,但卻是中國散戶們近期表現的一個經典縮影,他們一夜暴富的美夢破裂之后,開始變得怪異,精神也有點恍惚。好在,張婷們尚能找到一些相對合理的發泄手段,比如踐踏自己小區的綠色草坪,或者約幾個股民朋友一起去跳水…相信在割肉之后,他們還能意氣風發地回到工作崗位上,只是大牛、大熊的意義,絕不應該只是有關機構的圈錢工具,更積極的意義在于,兩只禽獸聯手給中國人民上了一堂經典的風險教育課。
中國小散,兩次踏進同一條臭水溝
現在的股災正向全國范圍內輻射出越來越多的死亡氣息,摧枯拉朽又天昏地暗,但對于老股民來說,這樣死亡的味道并不陌生,事實上,早在2007年的時候,中國A股就發生了一場持續6個月的大地震,遙想當年的股災,滬指從6124點跌落到后來的2000點。其實,老股民在這段時間內,遠沒有感到太大的不適應感,跌幅30%以內之于深諳中國A股的老兵來講,充其量只是正規戰爭前的沖鋒號,今日之暴跌又恰似昨日之重現,股災只是一把黃蓮,吃著吃著就習慣了。有人曾經做過一個經典比喻:散戶的資金就像一隴韭菜地,莊家平日里也會澆澆水、上點肥料,但到了時間,總會割走的…
中國小散們自然明白股市的韭菜定律,也深諳其中的運行邏輯,但A股的魅力正在于能讓人兩次踏進同一條臭水溝,無怨無悔,好了傷疤忘了疼!
在短期收益之后,大家堅信自己是選股大神、投資達人,夢想著明天就能實現財務自由,這些美麗的幻想在莊家澆水、施肥之時基本都得到了正確的回應。筆者那位股民朋友,是沿海一家制造代工廠的員工,臺資企業,為了保持了工作效率,主管嚴格控制辦公室里說話的分貝,但就在上半年的牛市時,張婷的主管再也控制不了局面,80%的員工在股市里賺錢之后,常常喜歡在樓道里唱“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現在熊市來襲,張婷的辦公室又恢復了往日的安靜,大家只是每天偷偷查看綠油油的大盤,然后,在下午3點以后,偷偷聽一首《從頭再來》。牛市期間,更悲慘的狀況來自于憤然辭職者,張婷一位同事,用10萬元的本金炒到了50萬元,然后,在公司內部郵件中指出臺資企業摳摳搜搜的制度、主管的種種缺點以及自己的懷才不遇,之后瀟灑離職。現如今,這位同事又不得不打開了智聯招聘,重新開始了推銷自己的工作,比他幸運的同時,則撕掉了文采斐然的辭職信。
股市容易產生幻覺,而且這種幻覺如非典一樣,僅僅用空氣就能傳播給周圍的人。在這種氛圍之下,新股民常常匆忙入市,第二天就開始談論莊家心理和選股策略,如果賺到了真金白銀,還會自詡天賦異稟,比那些老股民更懂市場;另外一種現象就是,小散喜歡給自己設定目標,他們也會在適當的時候產生周期性的恐懼,但因目標未達成,終不會死心,比如筆者有一位朋友在淘寶做生意,每年也有三四十萬的收入,年初他給自己設定了炒股賺50萬的目標,目標達成之后就組織全家去一趟馬爾代夫,看看巴黎的埃菲爾鐵塔,甚至萌生了花點錢,和巴菲特吃個午餐什么的…現在只能去大排檔吃個土豆絲了。
小散們入市的理由,多半是受環境感染,磚家告訴他們:每一輪資產泡沫,你若不參加,就會成為受傷者,而且當周圍的人都在談論股票,你若不投資,常常顯得跟二逼一樣,會認為不合群,沒有投資膽略等等,這種尷尬的心態在瘋狂牛市的時候更加突兀,事實上,中國大量的小散就是這么入市的;而真正讓小散們兩次踏進同一條臭水溝,甚至深陷其中、無法自拔的,則是莊家誘餌帶給小散的錯覺,那種對財物自由的向往,常常喚醒普通人內心深處的賭徒心理,“再來一把,就收手”,小散常常高估自己之于“欲望”的掌控能力,加之,救市手段營造出的反彈跡象,也常稱為小散舍不得割肉的重要原因。于是,如你所見,即便正值股災,一片哀鴻遍野,有一小撮的散戶依舊等待機會抄底。
貪婪欲望,中國社會的癌細胞
股災正讓大量小散憤然立場,有些極端主義者甚至憤然離世,割肉的疼痛會持續一年、兩年,但終將會留下傷疤,疼痛消失,而且在可預見的未來,勢必會有人卷土重來,如前文所述,中國小散就是擅長“兩次踏進同一條臭水溝”,之所以會有這種情況,正在于人性永遠是貪婪的,而且這種貪婪從來禁不住考驗,只要莊家有誘餌,小散就會蜂擁而至。面對人性固有的弱點,整個社會要做的就是保護、引導,通過持續不斷的正能量把小散帶到正常的致富軌道上,具體到股市,不應該鼓勵短期暴富,而是要開始著手建立健康的投資環境,否則,中國A股永遠只是相關機構圈錢的工具。
現在,中國至少有1億家庭在炒股,如果加上親友委托代炒的部分,受股市影響的大概有3億人,這些人大都是中國的中產階級,有些閑錢,有些小聰明,他們在進入股市前已經在自己的領域小有成就,致富手段和思想不至于讓他們走投無路,這也是政府沒有必要一定救市的主要原因,畢竟,讓中產階級虧點錢,沒什么大不了的,他們會通過自己的方式恢復元氣;但股災之于所有人都是公平的,它不會因你是老弱婦孺、或者低學歷者而手下留情,事實上,我們更應關心那些埋在廢墟下的弱勢群體。
2015年上半年的牛市,影響面之廣前所未有,筆者路過證券所時,常會看到很多老頭老太太一大早就提著水壺來報道,他們退休之后把炒股當成上班,見面就分享消息,研究K線,不聽戲,不看電影,只看大盤,同時,不忘帶著馬扎和報紙,抽功夫把菜摘了…這個群體炒股的錢可能是退休金、養老金,俗稱棺材本,他們的身體和生理承受能力都比較脆弱,但如前文所述,股災面前人人平等,市場不會在乎他們的哽咽和眼淚;還有一些低學歷者、無業游民,在街上閑逛完了之后,也懵懂入市,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他們都認為自己找到工作了,但三周之后,他們又回到了萬劫不復的境地,實在可悲。
貪婪的欲望,正像癌細胞一樣,在中國社會迅速蔓延,這里的任何行業幾乎都透著一種急功近利的想法,浮躁的心態,正摧毀著這個國家的教育、工業、體育、經濟和股市,我們在這種社會氛圍里,也常常丟掉了幸福感。
其實,股災之前,中國人談論最多的就是房地產,這個行業除了讓大佬們賺得盆滿缽滿,也催肥了那些住在城市郊區的人民,影視劇中,我們經常看到如下橋段:一個老大大為了守住祖屋,常常和政府對抗,并拒絕巨額的拆遷款,但現實不是這樣,全家人會望穿秋水地盼著拆遷隊趕快來,以便獲得價格不菲的拆遷款,新聞中,那些著名的釘子戶,多半也是因不滿賠償而堅持到底,也難怪,一人拆遷,雞犬升焉,中國郊區也流傳著如下標語:要想富,就要做個拆遷戶…現在,房市中的貪婪被順利移植到股市中,且受眾群體擴大了幾萬倍,白領炒股、司機炒股、護士炒股、廚師炒股…時至六月,卻統統埋在了廢墟之下!
筆者無意抨擊中國股市,也沒心思給讀者灌心靈雞湯,更不會當個冒牌專家去指導小散們選股,只是想提醒中國小散們:賺錢,無非出賣體力和智力,舍此無他。如果非要從這次股災中找出點積極的意義,我想應該是它正帶給全體國人一場生動的風險教育課。希望,割肉之后的小散們能盡快恢復元氣,股票之外,我們還有“面朝大海,春暖開花”,去沉浸到正常的生活內容之中,回到現實中,去和老婆們聊聊詩和遠方。(科技新發現 康斯坦丁/文)
本文如需轉載,請聯系QQ:102927545 ,并注明出處
科技新發現官方微信公眾號:kejxfx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