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VR產業格局如何發展?專欄
有人認為,虛擬現實是繼互聯網、智能手機之后,改變未來的下一項技術。當前VR硬件技術的日益成熟,內容資源也在日趨豐富,據《VR日報》整理的2016年上半年部分虛擬現實領域的投融資數據來看(見圖一),2016是虛擬現實的產業元年這點似乎得到了很好的佐證:
(圖一)
通過上圖,我們不難發現,絕大部分被資本所青睞、融資最多的仍以國外的VR/AR公司居多,國內公司融資占比遠低于國外。
據VR日報了解,盡管當前國內已有超過90家VR設備研發公司,但實際獲得融資的企業數量卻不甚理想。那么,在資本與關注度不成正比的如今,國內VR產業該如何蓬勃發展呢?《VR日報》有以下見解:
國內VR創業型公司打造技術壁壘,擴大企業市場競爭力
隨著Facebook、谷歌和三星等互聯網巨頭的紛紛搶灘,國內互聯網企業巨頭們也緊隨其后著手布局。當下,在國內的虛擬現實市場上,VR創業者如雨后竹筍般涌現,人人都想在這個風口分得一杯羹。
我們都知道,一般的創業型公司,基本都是以技術為導向。這些企業的最強競爭力不在于其品牌對市場的影響力,因為比起大企業的品牌名氣,創業型公司要想靠品牌來掠奪市場,站穩腳跟基本沒可能。唯有靠一身硬技術,去殺出一條血路,才能在這殘酷的市場競爭中,獲得一絲喘息的機會。
除此之外,對于沒有市場根基的創業型公司來說,讓自己的產品在消費者心中擺脫二流或者山寨產品的印象,進而在市場中立足,如何跨過專利的這個“坑”就顯得尤為重要了。以國內小有名氣的一體機制造商IDEALSEE GROUP為例,他們目前共申請專利近155項,已授權專利64項,并以此為重要籌碼取得了讓業內競爭者為之羨慕的超前技術優勢。
而在過去,也存在很多依靠自己的技術來獲得投資的國內創業型技術公司,比如體感輸入在世界能名列前茅的ximmers、諾亦騰,頭顯相對做得比較好的大朋、3G等等。這些公司都是有一定的技術積累,有實力能夠去世界的舞臺上拼一把的存在,其中它們也并不缺乏專利對自我產品的保護。
總體而言,在產業發展初期,打磨好自己的產品,做好相應的技術積累,在競爭中,求進步;在進步中,求發展,保持良好的企業競爭態勢,或許才是廣大VR創業者們最應該關注的事情。
手機廠商紛紛強勢入局,擺正姿態促發展
目前國內HTC、聯想、華為、樂視、小米等手機廠商集體強勢入局VR領域,是趨勢使然,亦是強者卡位圈地,谷歌“白日夢”計劃的開展,更是昭示著行業新標桿的敲定。
就在8月1日小米VR發布全球首部支持DayDream平臺的VR產品,大大促進了國內VR設備正規軍的市場存量,并且拓展其在廣大年輕人中的滲透率,有助于VR產業認知度提升和成熟。
截止到當前為止,據不完全統計,宣布推進VR產品業務的手機廠商已近20家。手機廠商的愈發激進,給這片還未成熟的VR市場打了一劑強心劑。但是縱觀國內手機品牌廠商所發布的VR產品,除HTC以外,基本上都是偏向于中低端市場,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使產品達到普及,但是對技術跟內容上卻并沒有太多的幫助,少了原創的核心技術,且與國外差距甚遠。
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手機廠商們其自身是有這樣的一個技術積累的,只是現在的VR產業還處在邊緣化,時代的尚未來臨,僅是為自身產業鏈的完善而布局,當一切初入正軌,相信會給國內的VR格局帶來不一樣的生機。
就像當初HTC布局VR,誰都未曾想到它的產品會如此的高端大氣,也正是因為有它的牽頭,讓國內大多智能手機廠商看到了產業發展的新希望。而且手機+眼鏡盒子這種捆綁式的銷售模式,既能促進手機業務的提升,又能讓眼鏡盒子深入大眾,何樂而不為呢!
硬件、內容、工具多方聯合,產業縱向發展
當前國內涉及VR的企業雖多,卻始終是給人一種各自為戰的感覺,內容、硬件、工具三分天下,無一個很好的銜接。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為什么國內的游戲總是比不上國外的呢?按理來說VR游戲產業在全球都處于起步階段,誰都沒有能討到便宜的好處,真要發展的話,水平應該也是差不多,為什么人們偏偏就看好國外的VR產業,而對國內的嗤之以鼻呢?
以索尼為例,作為世界最大的電子產品制造商之一,無論是在硬件上,還是在內容上,都有成品出現。主機全球銷量早已突破3000萬臺,且隨著PS VR真正發售日期的臨近,一大批VR游戲隨之公布,現下來說在這個產業算的上是比較成功的。
那么國內現狀又是如何呢?據VR日報了解,從2016年初開始到當前為止,已經完成的VR游戲業內投資就不在少數,國內唱好聲一片但卻一直沒有發布成品的VR游戲。當下國內產業分割明顯,一些廠商專注于做硬件,一些布局于內容,二者缺乏直接的聯系,光是這一點就落后國外一大截,國內VR的細分行業與行業之間的聯系相連甚少。
然而,一個產業的真正壯大,彼此之間就免不了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工具是內容的前提,少了工具內容將無法整合,而內容是提升用戶粘度的關鍵,硬件是內容與用戶之間的橋梁,三者之間缺一不可。
但是之于這一點,國內也并不是沒有開先河的存在,像HTC就很精明,一開始就傍上了Valve這個大款,既能給自己提供技術支持,又能給自己提供一個全球數一數二的內容平臺。但是產業要復興,光靠一家怎么行,產業要想做大做強,就必須聯合發展,只有這樣才能實現真正產業的富強。
國家政策扶持,同心協力致力產業發展
在剛剛結束的2016年ChinaJoy大會上,成都高新區今年首次攜園區知名VR游戲企業共同亮相。據了解,在CJ展會現場,此次參展的成都高新區在第一天吸引了數萬人的光臨,而這種以成都高新區展館各個虛擬現實相關企業的組團方式的出現,可以說已算得上是由當地政府牽頭參展的典范。
之前工信部就有發布虛擬現實產業(VR)白皮書,讓我國的虛擬現實產業有了初步的規范。用14000多字講述了當前中國虛擬現實產業的發展狀況,并提出了相關政策,從國家層面上充分肯定了虛擬現實行業,該條文的發布這對于所有的VR從業者來說都是個很好的消息。
但是政策的扶持只是其次,主要發展還得靠企業。目前國內企業在技術跟人才這兩大板塊都尚不完備,人心躁動,需要沉淀下來做技術,做產品的決心。
現在整個圈子內大多都抱有撈一把就走的心態,不論是大企業還是說創業型公司,亦或是資本都是如此。所以下定決心,明確目標很重要。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從源頭開始解決問題,奠定產業基礎,做好人才積累是關鍵。
綜述
資本只是產業發展的一部分,國內VR產業要想正在騰飛,就必須靠大家聯合一心,一起共同致力。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之下,國內VR產業發展的黃金時代,并不是那么的遙遙無期。
作者:VR日報,微信搜索公眾號“VR日報”,微博@VR日報網,轉載請注明版權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