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愿收購夏普,對于內憂外患中的富士康來說是件好事嗎?創投
8月12日,富士康宣布,中國反壟斷監管部門已經批準了該公司收購夏普的交易。該公告中還指出,交易雙方會盡快根據協議完成交易。
據悉,該筆交易中富士康計劃以3888億日元(約合38.4億美元)的價格收購夏普的2/3股份,交易完成后富士康將獲得夏普的面板技術,這一技術將加強富士康與主要客戶蘋果的關系。
而這筆交易可謂一波三折,富士康原定于今年6月完成這筆收購,但受中國的反壟斷審批的影響并未按時完成。受此影響夏普股價一度處于低迷狀態,股價長時間低于收購價格,
但此次受到該利好消息刺激,夏普周四股價大漲17%。
此次交易對于富士康同樣具有重大意義,此前郭臺銘多次向外界傳達富士康謀求轉型的想法。而手機行業是目前富士康的首選目標,在富士康的設想中夏普的到來勢必會大大推進其在手機行業發展的進程,但這一轉型策略能否取得成功目前仍是未知數。
蘋果依賴癥盡現,內憂外患中的富士康
眾所周知富士康是蘋果在全球最大的代工廠,而且富士康的大部分利潤都要依靠老大哥蘋果的幫助。但對于蘋果的過于依賴也引發了外界對富士康未來發展的擔憂,而這一擔憂在近兩年也得以應驗。蘋果的主力產品iPhone在成熟市場中的銷量持續下滑,近幾個季度在不斷刷新最差財報的記錄。
根據蘋果發布的最新財報顯示,2016財年第三季度蘋果營收、凈利雙下滑,延續了上一季度的不利態勢。其營收為423.58億美元,低于去年同期的496.05億美元;凈利潤為77.96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06.77億美元下滑27%。而在大中華區的營收降幅更是達到了33%,失去了蘋果第二大市場的地位。具體到產品層面,占到蘋果營收2/3的iPhone三季度同比下滑也較為嚴重,報告中顯示,三季度iPhone共售出4039.9萬部,同比下滑了15%
富士康受到蘋果營收下滑的影響,也出現了較為明顯的利潤下滑。今年二季度富士康凈利潤為新臺幣177億元(約合5.66億美元),低于上年同期的新臺幣257億元,同比下滑了31%。
而這并不是最糟糕的,受目前中國產業轉型和人口老齡化的影響,人力勞動市場一度出現了“用工荒”,而這一現象由今年年初的漲薪招工,發展到如今的無人可招。
近日,有臺灣媒體報道,富士康正在全力加速iPhone7/Plus的生產備貨,但無奈卻遇到了嚴重的用工缺口問題,極大的影響了產能的進一步提升。為此富士康河南工廠向當地政府求援,河南省國資委與能源化工集團旗下企業表示,將調動當地煤礦以及鋼鐵業的剩余勞動力支援協助富士康,且已經下發《關于錯峰借調人員幫助富士康擴大產能的通知》,首批勞動力借調已于7月底完成。由此可見富士康對勞動力的需求已到了極度渴求的地步,零經驗也沒關系。
在內憂與外患下富士康如果不尋求新的產業突破,那未來將面臨的很有可能是被市場淘汰的結局。
富士康欲發揮產業優勢,手機行業或非明智之舉
富士康為了擺脫對蘋果的過度依賴,一直謀求在手機產業中轉型。除收購夏普外,今年5月底,富士康用3.5億美元的交易價格從微軟手中買入了諾基亞的功能機業務,同時還聯手騰訊推出新一代富可視手機,由此足以看出富士康在手機市場深入發展的決心。
但如今的形式下手機市場乃至移動、消費者電器以及半導體和顯示面板零部件等相關產業都面臨著巨大的壓力。蘋果的衰退大家有目共睹,甚至連產業鏈極其豐富的三星也表現出對相關行業的擔憂。
近日,三星宣布將收購美國奢華廚房電器制造商Dacor Inc,這是三星試圖通過收購交易刺激公司增長的最新跡象。在移動消費類電子行業的巨大競爭壓力下,三星在近幾年加快了收購步伐,多年不被重視的負責銷售電視以及冰箱、洗衣機等家用電器的三星消費電子部門再次受到管理層關注。由此可見,三星也正迫切在智能機以外尋找到新的業績增長點。
對于早已變為紅海的手機行業,現階段的介入無異于一場賭博,這一行業從最初的堆砌參數在向著更加追求工業設計與創新附加值的方向發展。但在這些方面的嘗試也要付出相應的代價,如今錘子科技的發展正是一個真實的寫照。
而富士康做為一家多年從事手機代工的企業,在產品設計和功能創新上缺乏相關的經驗。2013,美國影音設備公司InFocus(富可視)與富智康聯手進入智能手機市場。而富士康則親自參與設計、制造和銷售等環節。不過富可視手機并未成為富士康集團的戰略性產品,銷量也十分有限。今年與騰訊聯手推出的搭載TencentOS 2.0系統的新一代富可視手機自發布后一度銷聲匿跡,其最終市場成績也令人擔憂。
富士康欲做科技公司,內部管理層轉型待考
當然除了對手機市場的關注,富士康還在其他領域做了很多嘗試。據悉目前富士康已取得貸款、金融擔保與設備租賃與保理等當地服務的營運許可資格。富士康欲借此打造金融科技服務平臺富中富,該平臺除了為供應鏈伙伴管理錢包之外,還將涉足P2P網貸領域。同時,富士康未來還將設立規模為3億元人民幣的私募股權基金用于投資內地的創業公司。
而最受關注的莫過于富士康與和諧汽車、騰訊聯手造車。國內高端豪華和超豪華汽車品牌經銷商、香港上市公司中國和諧新能源汽車控股有限公司(簡稱“和諧汽車”)宣布將進軍新能源汽車制造領域,并于去年收購電動汽車生產企業浙江綠野汽車有限公司(簡稱“綠野汽車”)攜手富士康和騰訊共同投資控股綠野汽車。
對于富士康這一次造車計劃被外界解讀為在多元化領域的一次新嘗試,但近期媒體關于綠野汽車因債臺高筑相關資產遭到查封的報道卻又為富士康攜手騰訊造車蒙上了陰影。
雖然轉型之路并不順利,但由富士康的相關動作我們也不難看出富士康在尋求多元化的發展。
去年12月,在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富士康科技集團首席執行官郭臺銘在數字中國論壇中的演講再次明確指出富士康制造集團即將轉型為六流的科技公司,所謂六流包括人員流、貨物流、過程流三個實體流,加上訊息流、金融流以及技術流三個虛擬流持續整合。
因此,富士康的科技公司設想依舊是基于工業制造上的升級,對于智能手機本身更具附加值的環節如產品設計、系統軟件開發等方面并沒有表現出更多的興趣。因此富士康的轉型更多的是對原有工業制造方面優勢的升級而并沒有完全想要轉換相關產業,外界對于富士康徹底轉型的猜測或許在其管理層內部并沒有達成共識。
此次對夏普的成功收購對于現階段的富士康來說更多的是增強在代工市場的競爭力,增加與蘋果議價的砝碼,對于其在手機行業深入的發展是否具有實際意義仍有待觀察。
砍柴網作者:科技棱鏡社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