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這屆暑期檔不行,但數據卻說了另幾個驚人真相專欄
都說這屆暑期檔不行,但數據卻說了另幾個驚人真相
文/馬慶云
藝恩咨詢趕在暑期檔結束的前一天,發布了2016年暑期檔的一些數據,門類繁雜,我認為只有兩個數據最為有用。第一個,2016年暑期檔票房產出124億(最后一天,還會有幾千萬的上浮)。第二個,觀影總人次3.73億。以下,是藝恩的做表。
1
這些數據,直觀地論證出幾個真相。第一個,這屆暑期檔與2015年的暑期檔票房產出齊平,沒有下跌趨勢。第二個,這屆暑期檔的觀影人次,比對2015年,有近2000萬的增加,增幅5.1%。觀影人次的增加幅度,是衡量電影市場增幅空間大小的重要標準,韓國和歐洲等電影市場,比之于做票房增量的比對,更愿意做觀影人次的數據統計。讓更多的人入場消費電影,是國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表現。
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另外兩個真相。
第一個真相,平均票價繼續走低。
2015年暑期檔平均票價是35.1元,2016年的暑期檔平均票價下降為33.2元。造成均價走低的原因,有兩個。第一個是一線以外的市場占比繼續呈現增大的態勢,二到五線城市平均票價略低。第二個,是電影票價下降,已經成為市場趨勢。我在以往的文章中做過細致論述,對比中美物價和收入標準,中國電影票價應該在10元上下最為合理。
我們現在的市場票價還在30元以上,其實有20元上下是貢獻給了虛高的地產經濟成本。但未來這一趨勢,會有一次軟著陸。隨著中國電影市場的繼續發展,票價營銷將成為重要的促銷方式之一。這個暑期檔,在線票務平臺雖然自費補貼的數額減少,但片方票補平臺產生促銷價值沒有停滯的現象,相反,已經得到業內營銷的普遍認可。未來在線票務平臺之戰,將是誰能為影迷帶來更多的片方票補優惠。BAT的票補之戰,進入到了下半場的PK上游影視資源之戰。
第二個真相,2016年暑期檔票房單片配比更加均勻,不再出現富得流油、窮得餓死的現象。
2015年的爆款電影是三部,《捉妖記》、《煎餅俠》和《西游記之大圣歸來》,三片共同貢獻了44.8億元的票房。而2015年暑期檔國產片總票房產量是89.98億,三片竟然砍下49.8%,可以說是占了半壁江山。而三片之外,還有68部國產片上映,分配剩下的一半市場,這本身便是亞健康的狀態。
反觀2016年暑期檔,單片方面,只有《盜墓筆記》產出9.8億,《絕地逃亡》產出8.8億。其它電影,再無大占比票房成績。截至到今日,2016年暑期檔,國產片拿下64.48億票房。兩部大票房影片總計占比是大約28.8%。兩篇之外,其它電影較為均衡地分配了票房,避免了2015年暑期檔三片獨大的局面。
再次觀看2016年暑期檔的單片成績,除了兩部大票房電影外,《寒戰2》有6.7億的成績,《大魚海棠》有5.6億的成績,《賞金獵人》、《封神傳奇》、《陸垚知馬俐》、《致青春2》、《使徒行者》等等,均有兩到四億的成績。這個暑期檔,票房過億的國產片,是13部。
這個暑期檔,雖未出現爆款喜劇片,但其它類型影片,除了驚悚懸疑之外,都有過億的種子選手出現。這證明,影迷日漸成熟,不再集中到某部電影中去扎堆觀看,而是更具備了自身的觀影傾向性,選擇更多樣化。未來,這種多樣化的市場態勢,還將繼續擴大。這對業界的指導價值是:不要再過分關注爆款電影,而是要在類型化影片中穩扎穩打,求得一種穩健的前進。
因為對片方惡性炒高票房的限制,這個暑期檔看似沒有出現票房現象級影片,略有頹廢氣勢,實則不然。2016年的暑期檔,市場呈現出一種較為健康的狀態來,觀影人次繼續升高,平均票價繼續走低,票房不再集中于某幾部現象級影片,而是更加均衡,保障了每周都有票房過億影片的上映,因此,影迷觀影自由度增高,各種影片類型中均出現向精品前進的趨勢等等。
2016年暑期檔上映的國產片中,最終盈利的電影占比,還沒有準確數字。但以上提及的全部這屆暑期檔上映影片中,除了《封神傳奇》可能面臨真正的資方無法盈利之外,均實現了票房上的盈利。這一現象,也是2015年暑期檔所不能比擬的。
所以,請允許我過早地得出一個結論:中國電影市場并未進入疲憊期,而是伸了一個懶腰,讓自己舒服多了,接下來,是更加健康的行走。
更多交流,歡迎添加筆者微信公眾號:馬慶云【xuezhemaqingyun】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