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寶、微信支付不再限額,這到底是什么情況?金融
微信零錢一年20萬元不夠用?自己的錢放在微信錢包里卻不能花?
今年9月初,騰訊通過旗下的微眾銀行推出互聯網銀行卡--"微眾卡"。這張卡沒有實體卡,已與微信全面打通。微信里的零錢,乃至其他銀行卡里的活期存款,都可轉入微眾銀行里的"活期+",并享受年化收益。
微眾卡的推出,意味著微信里的零錢可以轉到微眾銀行賬戶中,隨之,用戶就可以不用有零錢限額的顧慮。
現在看來,無論是騰訊下的微眾銀行還是阿里下的網商銀行都可以在原來20萬/年限額的基礎上提升額度。
這里的20萬/年限額該從何說起呢?
2016年上半年,央行頒發的《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于2016年7月1日正式開始實施?!掇k法》明確規定,對于支付機構自主或委托合作機構以面對面方式核實身份的個人客戶,或以非面對面方式通過至少5個合法安全的外部渠道進行身份基本信息多重交叉驗證的個人客戶,支付機構可以為其開立Ⅲ類支付賬戶,賬戶余額可以用于消費、轉賬以及購買投資理財等金融類產品,其所有支付賬戶的余額付款交易年累計不超過20萬元(不包括支付賬戶向客戶本人同名銀行賬戶轉賬)。
2016年11月25日晚間,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特急文件《中國人民銀行關于落實個人銀行賬戶分類管理制度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按照此前要求,個人銀行分類管理制度將于12月1日正式實施。
《通知》明確指出,Ⅱ類戶非綁定賬戶轉入資金、存入現金日累計限額合計為1萬元,年累計限額合計為20萬元;消費和繳費、向非綁定賬戶轉出資金、取出現金日累計限額合計為1萬元,年累計限額合計為20萬元。
2015年12月底,央行發布《中國人民銀行關于改進個人銀行賬戶服務加強賬戶管理的通知》,首次提出將個人銀行賬戶分為Ⅰ類、Ⅱ類、Ⅲ類賬戶,每人在同一家銀行只能開立一個Ⅰ類戶,已有Ⅰ類賬戶的,再開戶時只能是Ⅱ、Ⅲ類賬戶,不同類別的賬戶有著不同的功能、額度和權限。其中,Ⅱ類賬戶是指具備"理財+支付"功能,可以購買理財產品和消費支付,包含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在內的第三方支付公司。
限額的背后
這里額度限制只包括支付寶的余額、微信支付的零錢轉賬或支付,不含綁定的銀行卡,也就是說,通過支付寶或者微信付款的時候選擇銀行卡支付就不受此額度的影響。也可以先申請提現到銀行卡,再使用快捷支付。
但2016年3月和9月,微信和支付寶先后表示提現收費,對用戶提現收取0.1%的手續費,每位用戶累計享有1000元免費提現額度。大多數人不會選擇銀行卡提現這種方法。
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同時作為Ⅱ類賬戶,因為使用線上無卡支付,本著小額支付偏重便捷、大額支付偏重安全的管理思路,采用正向激勵機制,吸引了大量的用戶。
但網絡支付業務仍面臨不少問題和風險:
一是客戶身份識別機制不夠完善,為欺詐、套現、洗錢等風險提供可乘之機;
二是以支付賬戶為基礎的跨市場業務快速發展,沉淀了大量客戶資金,加大了資金流動性管理壓力和跨市場交易風險;
三是風險意識相對較弱,在客戶資金安全和信息安全保障機制等方面存在欠缺;
四是客戶權益保護亟待加強,存在夸大宣傳、虛假承諾、消費者維權難等問題。
對于網絡支付限額,央行有兩點主要的考慮:
1.用戶應該把錢存在國有商業銀行,比放在支付寶、微信等里更方便監管。
2.用戶需要身份驗證,避免身份信息錯漏不實的灰色地帶,減少理財風險。
提額的背后
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提額實質上就是化支付寶、微信支付的用戶為網商銀行和微眾銀行的用戶。在使用余額或零錢支付時,將自動轉入網商銀行或微眾銀行的賬戶,再完成支付。馬云和馬化騰打出的這張銀行王牌,為其5.6億支付寶用戶和9億微信用戶帶來了實質改變,而不僅僅滿足于提額:
1、無實體銀行卡
網商銀行和微眾銀行作為兩家獲得銀行牌照的民營銀行,要求其只能設立一個線下網點,但由于線下畢竟覆蓋的用戶比較少,所以干脆直接不開線下網點。用戶不需要實體銀行卡,只需要在手機上刷臉認證就可以辦理一張線上銀行卡,避免了之前流程繁瑣的缺點。
2、微信版余額寶
如果用戶想要一筆錢能消費,又能理財,除了使用支付寶的余額寶?,F在通過微眾銀行在微信里也可以實現消費理財。如搶紅包的錢、閑置的存款等,都可以通過微眾銀行,實現消費理財。
2、銀行里的超市
除了辦理一些特別的業務,大多數情況下,我們在網商銀行或者微眾銀行線上就可以完成。通常,用戶去銀行辦理理財業務,都需要填寫一系列的手續,還有其他的一些流程。網商銀行和微眾銀行就像一家理財超市,用戶只需要在手機上就可以完成。
事實上,這種限額方式,針對第三方支付來說,除了20萬元/年限額,只是把余額或者零錢直接轉入網商銀行或微眾銀行,直接用銀行的賬戶支付,屬于銀行卡支付,走央行超級網銀,最終由央行監管,自然不算入20萬/內限額之內。
【來源:零壹財經】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