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O、新零售、“國家隊”........2018年的需要關注熱點都在這了創投
“我們也一直很焦慮,非常想知道下一個風口在哪里。”一向站在風口前面的朱嘯虎這次貌似有些著急了,雖然布局了新零售,但他也不知道新零售到底能不能成。
不過在等待新零售發展的過程中,一個新概念出現:OMO,即線上線下融合,在這波趨勢里,最大的紅利在哪里?
此外,在經歷了資本寒冬后,無論是投資機構還是創業者都在變得理性,而熱點切換快,被投項目獲資本加持的體量不僅大,速度也越來越快,那這些現象背后有什么核心和本質是值得關注?
當颶風來臨時,最重要的是站在風眼里
下個風口在哪?這是創投圈永恒的話題。2017年,在經歷了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無人零售等風口后,那2018年獲下個風口在哪里?
“如今投資幾乎已經成為和農業差不多、有著諸多不可控因素的工作,事實上就是看天吃飯。”因此,BAI管理合伙人龍宇認為,與其去堵風口,還不如去看節氣規律。投資應該根據消費者行為變化這些最基本的原則來進行分析。平時的話做好自己的定位、做好投后管理、把握好退出這些東西比看風口遠遠重要得多。
她打趣道,“如果非要問風口是什么的話,我有一個標準答案,你看朱嘯虎站在哪里,哪里就是風口。”而朱嘯虎卻表示,“說實話我們壓力很大,也一直很焦慮,非常想知道下一個風口在哪里。”他表示,今年雖然新零售很明顯這么多錢砸進去,但是新零售到底能不能成,他還是有很多困惑。
而啟明創投合伙人甘劍平表示,過去二十年創業投資的主要風口,應該都是技術驅動的。紅杉資本合伙人劉星也認同這個觀點,他強調,“當颶風來臨時,最重要的是站在風眼里。回看過去這兩三年或展望未來五年都還是兩個點:一是科技,一是消費升級。科技可以拆分成兩條線,一條是產生這種科技的公司,它的科技會被應用到各行業去,因此這個科技公司本身具有價值。第二個,是很好地把這個科技的產品或服務應用到他所在行業的公司。而消費結構性的變化還會持續相當長一段時間。“我覺得未來還是圍繞這兩點展開我們的投資。”
“風口不是用來追的。“光速中國創始合伙人韓彥認為,所有做投資的或者創業的人,如果已經開始考慮怎么追風口的時候,第一步已經邁錯了,風口應該是創造出來的,創造的不僅是風口還是未來的價值。
不追風口的觀點深得GGV紀源資本管理合伙人徐炳東的贊同。他認為,今年不會有特別大的風口,短期也不會有,因為大的風口是十年甚至以上十年有的,持續時間不長的小風口,也都是一些結構的點和線上的機會。因此,風口從線上來看,有人站在風口的前端有人在后端,單純從追風口角度的投資不是GGV認同的方法。
O2O早已過時,OMO是未來?
過去互聯網圈的流行詞是?O2O(online to offline,從線上到線下),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純線上紅利期接近尾聲已過且被巨頭把控,現在開始紛紛挖掘線下市場,于是出現了一批以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等為代表線下流量入口出口,因此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討論OMO(Online Merge Offline)模式,也就是線上線下的融合,這些被認為是新的出路。
創新工場董事長兼CEO李開復認為,滴滴、美團主導的新商業創業潮推動線上生意占到了整體經濟的30%,剩余的70%的純線下生意,將在未來10年內完成線上線下一體化,也就是OMO”時代。
四點要素促成了“OMO”時代的到來:移動支付的普及;線上+線下成了流量獲取的新趨勢;真實物理世界的數據化以及AI推動出行、零售、教育、生產等領域的全面自動化。
“第一我們線上的數據最多,多三倍,第二線下數據的采集比線上還要多,多100倍。加之移動支付的普及會讓AI迅速增強。”李開復認為中國在OMO創業中存在巨大的優勢,能夠領跑世界。
劉星雖然非常看好具有線下載體的零售體系,但認為“線上和互聯網已經沒戲了,現在都搞線下”是一個錯誤觀點,純線上的互聯網領域很有新的創新機會,大家千萬別物極必反,從鐘擺的一端立刻調到另一端去了。劉星強調,雖然會非常積極的投資有線下載體的機會,但也始終認為在線上純互聯網還有很多創新機會,因此依舊會投資。
與劉星抱有相同觀點的龍宇強調,不能低估純線上的發展,并且任何時候都不要定義太武斷的發明許多的新概念。她強調,線上線下的相結合,是非常成熟的過去零售商業里的一些業務素質,本質規律。“以前我們發展的太快根本沒有補上這個基礎課,現在我們再把它加上而已,但是有一些機會還應該是純線上。”而萬物互聯和人工智能會繼續把整個零售服務往前推,而且中國會發展比任何地方都更快。
2018年將至,新零售將有何趨勢?
自去年底馬云提出“新零售”概念后,2017年也被業界認為是新零售元年。新零售的風口以及資本加持之下,傳統的零售業態重構,開始催生出了新型商業模式,如智能便利店、無人貨架、自助售貨機等不斷涌現。
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研究院院長高紅冰表示,在未來一年,新零售將有三大趨勢——新零售推動門店體驗再升級、新零售服務商將大量涌現、數字化程度向產業上游滲透,大數據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他認為,接下來的發展趨勢不僅僅是單純的工業互聯網化,而是圍繞以消費者為中心驅動的互聯網化,所以基于供需雙方的制造業的連接配對,會變成制造業未來的方向。企業的生產能力、產品打造、品牌設計,都必須圍繞消費者進行。
“未來是萬物互聯,所有的東西都是在線的狀態。”蘇寧云商集團副董事長孫為民認為,零售業有三大要素,人、貨、場都會被數字化。
對此,北京盒馬鮮生總經理陳冬青表示,盒馬鮮生如今最關注三點:品質、便利、體驗。他表示,區別于普通商超,盒馬鮮生在這三方面做出不少改變。如不斷完善產品設計、配送服務、售后服務,以“吃”為定位,圍繞吃這個場景來構建商品品類,以提供“一站式購物模式”來滿足消費者所有關乎“吃”的各項便利性需求,從而增強商品競爭能力。
但是,西少爺肉夾饃聯合創始人兼CMO袁澤認為,相對其他行業,餐飲行業在新零售和消費升級時代屬于比較落后的一批隊伍,如VR、AI等互聯網新技術很難應用到真正的餐廳上。“這五年時間,餐飲行業仍以零售為主,以前大家都在聚焦供應鏈的管理問題,未來則到了我們需要抓住消費升級的時機了。”同時,他也表示,推動消費升級的不是企業品牌而是新的消費人群或新的中產階級
“雙十二這樣的電商購物節對于同時擁有線上和線下打法的玩家來說已經不重要了。”簡24創始人&CEO林捷大膽的預測到。此外,他胡遇到不管做無人便利店、無人貨架、還是自助售賣機,這都是一個很好的藍海,需要3至5年專心打磨的一件事情,我們為什么要把它變成尸山血海?
市場正在成熟?重要的是要在確立戰略
有別于過去幾年了,今年出現了特別多的新現象,有些可能是過去幾年現象的加強版,比熱點切換非常快,被投項目獲資本加持的體量越來越大,速度也越來越快,此外,經歷了資本寒冬后,創業項目也越來越貼近實際,投資人也都變現實了,投資人怎么看待這些現象背后所折射出來的原因,以及現象背后有什么核心和本質是值得關注?
朱嘯虎認為新趨勢出現的背后原因主要反映了互聯網有兩個人口上非常明顯的變化,一個就是90后、00后開始逐漸成為互聯網消費主力了,而且他們更愿意消費;第二是更多的年輕人,開始越來越多成為主流用戶。
禾資本創始管理合伙人湯和松認為,整個互聯網頭部效應越來越明顯,這個對整個行業格局和創業者包括投資人是個很大的挑戰。此外,資本越來越聚集在很快跑出的頭部項目,導致正向循環。?作為創業者來講,一開始在一定的所謂的資本集中的拐點前面,在第三第四名是很危險的,所以創業要快。龍宇卻認為,資本的馬太效應是一個比較積極的現象,競爭是在加劇,但是競爭也是在加速的,這可以讓尾部一些苦苦掙扎且抱有一絲希望的公司不用浪費更多的時間和資源。此外投資人變得比較實際,開始關注利潤,而這也是一個市場在成熟的變化。
“前幾天在開另外一個會,說VC行業已經有一萬億人民幣的基金和三十萬的從業人數。“甘劍平提出自己的觀點:VC行業在屢創新高。而高榕資本的則給了更為細致的解釋:
第一,很多優秀的年輕的創業者逐漸的成熟,包括建立了江湖的地位,比如像美團的王興,滴滴程維等。
第二,從大基金陸續出來一批投資人成立新基金,給市場注入了很多的活力。“這個時代是一個非常幸運的事情,比前些年有更多的錢更容易拿到投資。”如,劉二海、周煒等。
第三,BAT在資本市場上發揮了越來越多的影響,所以,不管是創業者還是投資機構都需要考慮合縱連橫這方面的一些策略。“比如想新成立的這批新基金會的LP中會包括BAT或一些互聯網公司大佬,除了能建立起好的生態體系,同時也能幫到我們的被投企業快速的成長。”
中國確實開始出現創新了,也面臨巨大的挑戰。周煒表示了對新變化的一些擔憂,因為現在整個基金的數量太多,如何確立戰略成為核心。VC整天在投錢給別人讓其去革一個行業的命,某一天某一個模式會把VC命革掉?這也使他時刻都處在驚醒的狀態中。“也希望新基金能抱著隨時接受新概念的觀點,跟過去不太一樣。”
國家隊或產業基金不斷涌入
“國家隊”的不斷涌入也是2017年一個比較大的趨勢。從募資角度來說,2016年下半年開始宣布幾千億的資金注入,從下一輪的跟投角度,BAT還有各垂直行業的資金越來越多,甚至也出現了一批專項基金如汽車的專項基金。“我個人是很樂意看到這個現象,BAT都能夠被投企業帶來不同資源。”國宏嘉信資本創始合伙人冼漢迪表示。
“不管是產業基金還是國家相關產業基金,政策驅動的錢都站在了中后期,對VC來講,多了一些后期融的錢。”峰瑞資本創始合伙人李豐進一步補充。
那“國家隊”與VC或BAT投資有何異同?李峰表示,“國家對”的投資帶有明確的整個產業鏈條的屬性,即希望扶持某些特定的產業,那些產業對中國的很多行業和就業格局有巨大的影響,促進產業的關鍵節點能夠起來,這些錢對財務的要求,和傳統的財務投資和戰略投資人不一樣。
“也是整個資金來源、結構不一樣,市場上多了一些不同的事,從財務投資上的角度看也沒有什么大的影響。”華興資本管理合伙人吳海燕認為,除此之外,本質上來看是沒什么不同。
光速中國創始合伙人韓彥認為,越多的專項基金、產業基金、BAT包括各個山頭起來,對早期投資人來說這是一個挑戰也是機會,面臨的問題是怎么把自己的長板做出來。“我常跟創業者說,創業的切口要小,從一個點切進去,對投資人也是一樣,要找到投資的切口那個點在哪里。”
“以前,我們經常說國家隊,包括一些產業或上市公司沒有早期投資人聰明和有競爭力,但這幾年時間已經完全不一樣了,他們的錢進來的時候不僅狠,而且相當迅速,判斷力非常高,即便是在偏早期的項目上面下注的時候還是很專業。”君聯資本董事總經理李家慶感覺到了競爭和壓力。
那如何面對這種壓力?李家慶表示,還是想辦法把一個純財務性的投資人變成一個產業特征相對更加明顯的投資人,無論是跟一些產業合作,還是說通過自己已經投資過并且形成一定的根據地和產業高地的被投企業合作,對于更多挖掘項目機會,更快進行項目價值的判斷,或者投資之后為企業帶來一些更多除了財務之外的產業資源來說都是非常重要。
來源|網易科技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