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信發布四季度財報:營收16億,用戶及利潤增長強勁新金融
北京時間3月20日,樂信(NASDAQ:LX)發布其上市后首次未經審計的財務業績。報告顯示,2017年四季度,樂信總營業收入達到16億元(人民幣,下同),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的息稅前利潤為2.37億元,比2016年第四季度增長322%;截至2017年12月31日,樂信已擁有2390萬用戶,同比去年增長99.2%;2017年全年促成借款總額477億元,同比2016年增長115%,繼續保持穩健增長。研發支出比2016年大幅增長84.8%,達到了2.35億元人民幣,占總運營支出的28%。另外,作為分期電商股,樂信的消費場景進一步拓展,截至2017年底,分期樂商城SKU同比增長超過50%。
樂信CEO肖文杰說:“盡管市場環境發生了一些變化,但我們過去幾年對金融科技的持續投入為我們贏得了競爭優勢,用戶規模翻了一番。我們的消費場景不斷拓展,與我們的金融科技能力一起,是我們的核心優勢。”
“科技的投入,也為我們服務更多的合作伙伴成為可能。作為一家金融科技平臺,樂信不僅服務于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合作伙伴,讓他們在效率提升的同時,獲取更多優質高成長用戶,同時幫助越來越多的場景流量平臺建立金融服務能力,讓信用消費越來越便捷,從而促進消費,服務中國的實體經濟。”肖文杰說。
樂信CFO曾巖說:“我們很高興在上市后的首個季度錄得強勁業績。2017年第四季度,樂信毛利潤達4.34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79.5%;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的EBIT是2.37億人民幣,比2016年第四季度增長322%。”
金融科技驅動業績穩健增長
2017年,樂信促成的總借款量為477億元人民幣,比2016年的222億元人民幣增長115%。
截至2017年12月31日,樂信促成的未償還借款余額達到193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的99億增長94.7%,比2017年三季度末的159億增加21%。
強勁的業績增長源于樂信持續的金融科技投入。業績報告顯示,2017年,樂信的研發支出比2016年大幅增長84.8%,達到了2.35億元人民幣,占總運營支出的28%。
樂信成立了人工智能實驗室,在業務鏈條上的各個環節全面應用AI技術,提升服務效率。目前,樂信超過98%的訂單,都能夠在人工智能技術的幫助下,實現自動審核,相當于節省了上千個人工審核員的工作量。
此外,樂信還宣布成立了區塊鏈實驗室,嘗試用區塊鏈技術打造“超級賬本”,提升內部業務節點和合作伙伴之間,在對賬、清結算等環節的協同效率,建立起產業鏈各個節點間的深度信任。
場景拓展費率降低競爭力進一步增強
在消費場景拓展方面,截至2017年底,分期樂商城的商品種類已經達到90萬,同比去年增長超過50%,分期電商的用戶量同比2016年底增長了42.5%。去年11月11日、12月12日,分期樂商城銷售業績增長強勁。今年3月1日,分期樂商城依照慣例啟動春季分期購物節,當天的銷售業績比去年12月12日又實現了大幅度增長,再次創下歷史新高。
2017年四季度,樂信促成的借款實際平均年化利率從前三季度的25.3%,下降到了22.8%,在中國的新金融平臺中,處于較低水平。這也使得樂信在滿足監管要求的同時,增強了對用戶的吸引力。
鑒于此,截至2017年底,樂信的注冊用戶數達到了2390萬,比2016年底1200萬總注冊用戶數增長99.2%。樂信的獲客成本也有所降低,2017年樂信單個活躍客戶獲客成本是99元,與2016年的127元相比降低22%。
智能風控逾期率穩中有降
在平臺利率降低、用戶大幅增長的同時,樂信的逾期率依然保持在較低水平。截至2017年底,樂信促成借款中超過90天的逾期率為1.14%,低于2017年第三季度的1.22%。
樂信首席風控官劉華年說,“在市場外部環境發生較大變化的情況下,這一指標基本保持穩定,既表明我們著力服務的中國優質高成長人群有著良好的信用意識,也表明我們金融科技驅動的智能風控系統是高效且可靠的。”
同日,中山大學管理學院產業發展與企業可持續成長研究中心及艾媒咨詢聯合發布的《2017中國分期電商市場行業研究報告》顯示,在分期消費主力人群中,分期樂的市場品牌影響力高居榜首。
該報告還顯示,2018年中國分期電商用戶有望增至1.70億人,未來兩年,分期用戶年均復合增長率預計將達到68%,遠遠高出同期中國移動電商用戶規模10%的增長率。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