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融網不止要賣身,A輪融資水分也不少新金融
昨天偵探的文章(待收12億的這家P2P平臺準備賣身...)發出之后,引起了不少討論。
部分在短融網有投資的用戶有點擔心,畢竟不了解平臺是怎么考慮的。
還有些人質疑偵探的消息源以及推測,并不認為短融網要被出售。
下午的時候,偵探看到短融網的官方微信號推送了聲明,(我們很好,我們不賣!)
《聲明》中稱“短融網近期的確在引入新的戰略投資人增強我們的實力,目前還在談判中不便對外公布,但與出售的說法嚴重不符。”
“投資人口碑良好,運營穩健,并沒有出售計劃。”
“短融網母公司久億科技之前有收購齊海金融的意向,并且簽訂了收購協議,但由于諸多原因久億科技對齊海金融的股權變更并未完成,因此沒有完成收購。
在法律層面上,齊海金融并非久億科技子公司;齊海金融目前是短融網資產端的合作伙伴,占比較低,資產質量良好。”
首先,朋友圈傳出的那張圖片,不少圈里人都見過了。里面描述的那家平臺,從注冊資本金來看,就是短融網。
發布消息的人,也不會無聊到編造這則消息,所以此事并不是短融網市場部人員所說的“流言蜚語”
偵探最早關注到短融網,就是在2016年1月份,短融網宣布完成由輔仁集團投資的總金額為3.9億人民幣的B輪融資。
本輪融資過后,短融網估值已近十億元人民幣,輔仁集團成為第一大股東,而短融網表示團隊將繼續保持對短融網的控股地位。
上圖為短融網目前股權結構,可以看到,輔仁控股有限公司占股40%,為第一大股東,但是高管王坤和張凱以及王坤占股98%的紅杉嘉禾合計占股近55%,所以才會有短融網團隊表示“將繼續保持對短融網的控股地位”
不過偵探查詢得知,其實在2016年11月,也就是在宣布拿到了融資后還不到一年,王坤和張凱就將本人擁有的所有股權進行了出質,質權人則是“輔仁藥業集團有限公司”
因此在偵探看來,其實賣身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在2016年輔仁藥業名為B輪融資,實際上基本算是已經賣給輔仁藥業了。幾個高管擔任著職業經理人的角色繼續出現在大家的面前而已。
所以這次出售風波,可能也不關短融網團隊什么事情,說不定是大股東要賣呢。
先別急著反駁,偵探再來帶你們看看短融網的A輪融資。
2014年10月份的時候,短融網聲稱拿到了啟賦資本領投的A輪融資。
雖然新聞通稿里面有報道“數千萬美元”“近千萬美元”“千萬美元”三種不同的口徑,雖然偵探也不明白為啥同一件事情,這個風投金額為什么宣傳的不一樣。但是姑且給他算作1000萬美元吧。
當時的匯率大概是1美元=6.12元人民幣,1000萬美元大概是6000萬人民幣。
誰來告訴我A輪投6000萬人民幣當時占股5%(估值12億,現在占股1.63%)。結果B輪3.9億元占股40%??估值變成9.75億元了?
平臺越干越好, 結果估值反而越來越低??
所以,短融網A輪的金額基本上有很大的水分,按照2014年互聯網吹牛的情況來看,實際風投金額基本上要除以4甚至除以10,或者直接將美元換成人民幣,就是實際得到的風投金額了。
另一方面,《聲明》中提到“投資人口碑良好,運營穩健,并沒有出售計劃。”大哥,平臺干得越來越好,并不能當做不出售的理由啊,按照這么說,平臺做得這么好,何必把40%的股份都賣給了輔仁藥業呢。
商人嘛,說白了無非就買賣二字,價格合適就出手,沒什么值得遮遮掩掩的。況且,現在輔仁藥業是第一大股東,說不定要賣掉就是人家大股東的意思呢。
關于“短融網母公司久億科技之前有收購齊海金融的意向,并且簽訂了收購協議,但由于諸多原因久億科技對齊海金融的股權變更并未完成,因此沒有完成收購。
在法律層面上,齊海金融并非久億科技子公司”這件事。
大哥,2016年就到處發稿說1億元并購齊海金融,怎么等齊海金融出了事之后,就說股權并未變更完成,在法律層面上,齊海金融并非久億科技子公司呢。
而且官方公告也稱“成功并購了”,呵呵,到底是以前在撒謊,還是現在在撒謊呢?短融網,你就不能真誠點?
雖然短融網官網已經很快處理了關于齊海金融CEO張靈甫的信息,但平臺檔案還保留這以前的信息,張靈甫就是短融網的副總裁呢。估計聽到短融網甩鍋的消息,老張已經哭暈了。
還有就是短融網以前起訴融360(注冊領紅包)的事情,當初鬧得沸沸揚揚,一審敗訴,短融網提起上訴,結果人家去年年底和融360達成和解撤回上訴申請啦。
呵呵,沒花多少錢,倒是取得了很好的品牌宣傳效果,然后看到宣傳的效果也達到了,就悄悄達成和解撤回上訴了。偵探佩服的五體投地。
其實呢,在偵探看來,短融網是一家很會做宣傳營銷的平臺,近期也投放了不少自媒體。在很多投資人心里印象都不錯。只是不夠坦誠,跟老周相比,差了10個郭宇航。
【來源:互金偵探】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