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101》的臺前幕后水煮娛
參加《創造101》之前,張楚寒作為女團Hello Girls的成員之一就已經出道。盡管曾跟隨聚美優品的陳歐上過一次《天天向上》,但大眾對于這個女團依舊感到陌生。
這也讓張楚寒的父親感到擔心,女兒從小就學習舞蹈,如今22歲的年紀如果去考個北舞的研究生,畢業之后還能當個舞蹈老師,這顯然要比加入一個女團穩當得多。
父親的擔憂在于國外的女團能做好,是因為成員起點高,而且背后有一個龐大的專業性隊伍來打造,運作體系也非常成熟,“而我們沒有。”
前期在走訪女團時,《創造101》制片人、企鵝影視天相工作室副總經理邱越也受到了這樣的沖擊,她看到很多女孩子把青春消耗在這個行業里面,卻無法出頭。但事實上年輕人有消費男團女團的需要,只是中國還沒有本土的好產品。
基于這樣的現狀,《創造101》得以誕生。目前播出到第四期,從成員、賽制、導師到投票,都引發了討論熱點。只是喧囂熱鬧背后,這些女孩子會如何突圍?女團的出路又將指向哪里?
《創造101》現場。來源:被訪者供圖
流動的金字塔
在上周的《創造101》里,成員們整整哭了一期,但引起最大爭議的還是楊超越。這位被稱為“實力不行還愛哭”的女孩兒,反倒超過此前“能力C位”排第一的孟美岐,成為第三名。
從節目一開始,101個女生就要爭奪金字塔的頂尖位置,她們經過各種各樣的賽制選拔,最后通過觀眾票選,只能有11個人勝出組團出道。
幾期節目下來,金字塔始終在流動。
《創造101》總制片人、企鵝影視高級副總裁馬延琨認為節目的核心賽制從來沒有變過,一切以用戶點贊為邏輯確定順位。但模式引進中國后,本土化的改造率在50%以上。
這個過程中,從總編劇、總導演到制片,一度覺得壓力很大,“你不敢照搬,第一不一定能贏,第二也不一定比現在更好,對賽制改造我們團隊的態度就是這樣。”
馬延琨意識到前期會引起一些粉絲的看法,但節目要做的是要保證最后11個人得是觀眾喜歡的,而不是導師和節目組的喜好。因為最終成團之后,能否走得長遠,依靠的關鍵還是粉絲。
但粉絲是誰?他們的口味又是什么樣的?
前期策劃時,團隊經過多次爭執和討論,畢竟大眾印象里,男團要比女團更容易吸粉,而在粉絲里,“得女性者得天下”。
2017年10月,團隊開始為《創造101》選成員,在那之前,馬延琨和邱越剛剛做完《明日之子》。這檔騰訊視頻原創的偶像養成類節目最后收官總播放量超40億,單集播放量超4億,也成功打造出了毛不易這樣的偶像。
邱越所在的企鵝影視天相工作室是騰訊視頻的綜藝制作團隊,從2016年開始,“創造偶像”成為騰訊視頻綜藝立志要做的事情。邱越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就表示:“當下藝人太少,價格太高,中國的市場那么大,鏈條各個環節都急缺新偶像。”
而在市場上,不僅缺女偶像,更缺女團體偶像,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團隊糾結了一番之后,決定還是做女團。
他們找到由《歌手》原班人馬構成的七維動力聯合研發制作,龍丹妮的哇唧唧哇負責出道女團的首席運營。導師方面選擇了黃子韜、胡彥斌、Ella、張杰、羅志祥、王一博。而之所以讓黃子韜擔任發起人,馬延琨認為有過練習生經驗的黃子韜,對于偶像練訓的模式和過程都能感同身受,而且他敢于說出自己感同身受的點。
之后,團隊從經紀公司、專業院校挑選,最終在400多個團體、13778名練習生中選出了101個選手。
找到普通女生的共鳴
導師Ella曾在節目中透露,SHE的粉絲中女性占到70%。《創造101》播出到現在,后臺觀看的男女生比例比較平均,但是點贊的七成也是女性。
前期調研行業時,團隊就發現一個問題,市面上做得比較好的SNH48,是典型的以男生消費為目標的模式,“這類團體很難讓女生產生共鳴,女生沒有共鳴就很難傳播,所以我們一開始就很堅定地要給女生做女性偶像的產品。”
邱越認為,《創造101》的原版在海外能火,本質在于模式本身能和當地的行業痛點和社會痛點結合得非常緊密。因此,團隊一開始最需要解決的也是這個問題。
有人在《創造101》里看到了階層流動,也有人看到了職場映射,但關鍵都是關聯起普通人的生活,引發他們的共鳴。在制片人眼里,節目的邏輯本身就帶有非常強的年輕人走入社會的投射。“當面對尖銳問題的時候大家應該怎么處理,當別人落后的時候她應該怎么合作,當別人比她好的時候應該怎么面對,這是普通人未來會面臨的所有問題。”
當時,小紅書創始人瞿芳正是覺得《創造101》的目標受眾集中于90~00后的年輕人,和小紅書的用戶高度契合,能讓自己的品牌信息傳遞變得更高效,因此春節之后就決定贊助節目。到現在為止,小紅書社區上,關于 #創造101# 的話題已經有接近10萬篇筆記。
同時,節目也在摸索中國觀眾喜歡什么樣的偶像團體,每個偶像類的節目也都像是在測試。在邱越看來,“女生看男生是帶濾鏡的,而女生看女生是帶刀子的,這樣就很容易形成各種審美和價值觀的討論,所以更容易引起話題。”
選拔成員時,節目組最初的標準是“外表美好、內心強大”,像孟美岐、吳宣儀都是在顏值、能力方面占據優勢,但也有些成員看上去不那么符合“大眾審美”,比如3unshine、Yamy、高秋梓等。
據馬延琨透露,當初她們去某家經紀公司選人時,在眾多女生中選出了長相并不出眾的幾個,就連經紀公司都不能理解她們的審美標準。但節目播出后,那個成員反倒獲得了很高的人氣。“我們節目中很多女孩有爭議,一定是有些人特別喜歡有些人不喜歡,最后出來的11個人會代表11個不可替代的方向,而這些方向都代表了現在年輕人的某一種喜好,所以包容性會更大。”
女團如何逆風翻盤?
在《創造101》之前,就曾有過《蜜蜂少女隊》《元氣美少年》《燃燒吧少年!》等一大批偶像團體養成類綜藝涌現,其中不乏大牌明星制作的節目,但如今看下來,這些節目并未在市場泛起多大的水花,出道的團體很多也寂寂無名。
還有不久前宣布解散的1931,這是由廣州歡聚傳媒有限公司聯手國內外音樂制作人團隊推出的女子偶像組合,號稱投資了5個億打造,最出名的成員是上過《奇葩大會》的馬劍越。但是直到解散時,許多網友看新聞才第一次知道有這么個組合。
對于《創造101》來說,真正的目的并不僅僅只是做一個節目,而是要做成一個產業鏈的項目。節目結束之后,會誕生一個偶像團體,由企鵝影視和哇唧唧哇一起進行兩年的管理和運營。
這兩年期間,成員會簽約企鵝影視,只能接受企鵝影視所有的管理和經紀約的執行。而成員和原經紀公司之間則會進行割裂式合約,但這些經紀公司能與企鵝影視一起享受收益。
此前,邱越介紹過,“目前國內女團配套劇場和常規公演一年的運營成本就在5000萬以上。”再加上女團專業上的打造和音樂、演出、專輯、形象定位、商務等等,這已經是不小的壓力和挑戰。
這些年,國內女團之所以很難做出成績,很大一個原因也是市場非常缺乏匹配的專業團隊。“不是進來的人就能做得好,音樂舞蹈、專業訓練、妝化審美,太多環節沒有匹配的人才。”馬延琨也表示將來是不是能成功還不知道,畢竟“投入大、產出慢。”
早年SNH48也曾遇到這樣的問題,他們也是經歷了幾年的摸索,才讓AKB48的模式在中國市場落地。盡管一開始有日本AKB48制作人秋元康擔任SNH48的總制作人,成員表演的歌舞也都是來自AKB48的曲庫,但因為市場不成熟,最初甚至沒有一家公司能制作成員們的表演服裝。
君聯資本董事總經理靳文戟在早前接受《中國企業家》采訪時表示,SNH48已經基本打造了一個完善的閉環系統,她們的優勢就在于組合人多力量大,再多的商業模式也能包容得下。而且對于SNH48來說,商業模式的起點就在于近距離養成,粉絲依托劇場不斷與偶像互動,才可能培養出死忠粉來。
這套模式能建立起來,需要投入的不僅是資金,還有時間成本,所以短時間內很難去模仿,這也是為什么雖然不斷有女團冒出來,但SNH48一直能走到前面。
相比之下,盡管《創造101》要走另外一條路徑,打造的是大眾音樂偶像,但女團的基礎都是要依靠粉絲。就看現在熱情pick“小姐姐”的粉絲們,能否親手把自己的偶像送到更廣闊的市場,畢竟只有得到更多、更年輕用戶的喜愛,她們的偶像才能立得住腳,走得更遠。
來源:中國企業家雜志©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