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這十大關鍵詞或許能幫助中國綜藝度過寒冬水煮娛
2017年,中國電視綜藝經歷了一個“寒冬”,全年衛視綜藝只有兩檔收視破2.與之產生強烈反差的是,以《中國有嘻哈》、《吐槽大會》為代表的網綜異軍突起,吸引了大批流量和資本的瘋狂注入。
進入2018年,中國綜藝市場仍然維持著這樣“冰火兩重天”的態勢??v觀今年一二季度的衛視綜藝,綜N代仍具有較大優勢。雖然一季度綜藝收視總體表現一般,但一些優質原創節目的涌現,讓從業者對國產綜藝的未來充滿了信心。
1.原創
進入2018年,國產綜藝原創力得到進一步提升。一季度,湖南衛視的原創配音競賽節目《聲臨其境》受到人們關注,它將影視配音題材帶進電視屏幕,受到了觀眾和行業的好評。
鼓勵綜藝節目原創,仍然是2018年行業的大趨勢。最近幾年,除了廣電總局政策上的支持,一線衛視持續加大原創節目扶持力度,并配以相應的獎勵和激勵制度,無論是在數量上還是質量上,國產綜藝都有了大幅改觀。
今年4月,《國家寶藏》《朗讀者》《聲臨其境》等九個節目代表中國原創電視節目亮相戛納,更標志著中國原創節目模式正式邁出了里程碑式的一步。
在原創節目大放異彩的同時,綜藝節目的抄襲和扎堆現象仍十分嚴重。在充分鼓勵節目創新的同時,行業還需要行之有效的方法來限制和避免節目抄襲現象的發生。
2.垂直細分
《中國有嘻哈》的成功,極大地助推了綜藝的垂直化,國產綜藝進一步向縱深化發展。今年,各大衛視和網絡平臺在布局上不斷加持垂直類綜藝的布局策略,并將垂直內容進一步細分,打破既有的圈層,將小眾題材介紹給大眾。
除了觀眾已經熟知的音樂、喜劇、美食等品類,從去年年底開始,各大視頻網站和衛視在舞蹈、科技、偶像養成等領域加大布局力度,這幾個品類的節目內容持續霸屏。
但是,在這些垂直內容火熱的背后,節目同質化和扎堆現象也十分嚴重,很多節目從題材到內容都十分相似,這也進一步加大了這些綜藝成為爆款的難度。
3.綜N代
從2011年起,綜藝節目的季播模式在各大衛視逐漸形成,《奔跑吧》《中國新歌聲》《歌手》《最強大腦》等現象級綜藝IP今年進入第五、第六季,《中國夢想秀》第十季年初回歸,《變形計》第十五季在芒果TV播出……
近年來,綜N代已經成為各大平臺吸引流量和廣告的金字招牌。對比新節目,“綜N代”們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然而,綜n代也都或早或晚地經歷了節目收視和創新上的瓶頸期。相比歐美成熟的季播節目和季播體系,國內的“綜N代”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4.編劇
隨著國外模式節目模式的大量引進,國產綜藝生產方式正在不斷優化。綜藝編劇逐漸從傳統的編導中分離出來,成為一個獨立的工種。最近幾年,越來越多的制作單位開始注意到綜藝編劇的重要性,編劇的地位也不斷提高。
下一步,隨著國產綜藝對劇情和真人秀重視程度的不斷加深,綜藝編劇體系將進一步完善,專業的綜藝編劇將成為綜藝節目的中堅力量,并成為助推節目原創的主要動力。
5.后期剪輯
除了編劇,2018年,不少綜藝節目的因不當剪輯被觀眾和粉絲推上風口浪尖。從去年的“袁立事件”開始,明星嘉賓與節目制作方之間在剪輯上的紛爭從未間斷,爭端通常以粉絲替偶像發聲開始、隨后明星發表聲明,最終以節目組道歉收場。
這類爭論的焦點無外乎兩大類,一是節目中作品的版權侵權,二是節目中的不當剪輯造成對藝人的負面影響。接下來,如何把握節目剪輯的尺度,成為節目制作方和平臺需要慎重思考的問題。
6.文化
去年,文化綜藝大行其道,極大地豐富了電視熒屏。進入2018年,文化不再只作為綜藝節目品類出現在屏幕上,而是被當做節目主題和元素,融入到節目內容當中,這尤其表現在一些以娛樂為主的戶外真人秀節目的轉型上。
在最新一季的《奔跑吧》中,加入了聯合國演講、龍舟等主題,《極限挑戰4》的首期節目也是以高考恢復三十年和“知識改變命運”為主線,兩檔節目都帶有明顯文化的標簽。未來,在“限娛令”的大背景下,綜藝節目必須牢固樹立鮮明的導向意識,達到文化輸出與娛樂屬性之間的平衡。
7.星素結合
自去年“限星令”頒布以來,“星素結合”立即成為了行業的主題,一些綜藝節目作出了有益的嘗試。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星素結合”這道考題還會繼續擺在節目制作者的面前。
相較去年,今年的綜藝節目在素人節目的參與度和人物關系建構上,都有了明顯的提升,素人嘉賓不再只是淪為背景,越來越多的節目將素人融入到環節和劇情當中。
說到底,“星素結合”與節目創新是分不開的,一方面,節目制作方需要在選角和人物挖掘上下功夫,另一方面,平臺對觀眾收視習慣的培育也十分重要。
8.邊界模糊
2018年,網綜與臺綜的邊界進一步模糊。過去,臺網合作的主要模式是“臺綜轉網綜”,臺綜向視頻網站出售網絡版權。隨著去年網綜的全面爆發,行業內逐漸出現了網綜反哺臺綜的現象。
二季度,由《明星大偵探》原班幕后團隊操刀的《我是大偵探》登陸湖南衛視上星播出,在此之前,另一部芒果TV擔綱制作的《萌仔萌萌宅》就已經在臺網雙屏同步播出。
未來,臺綜與網綜之間的界限會進一步消融,優質的內容和制作團隊勢必將在優質的平臺之間流動,內容和廣告合作形態也將不斷更新。
9.時長拉長
一邊是互聯網短視頻交戰正酣,一邊是綜藝節目越來越長。進入2018年,超過兩個小時的綜藝越來越多的出現在網絡平臺。《創造101》單集兩個半小時,《偶像練習生》單集三小時。
綜藝節目越做越長,很大程度上,是由節目題材和內容決定的,同時,這也是制作方和平臺迎合觀眾和粉絲的需求的必然結果。不單是純網綜,一些臺綜也在網絡平臺上推出加長版本。
另一方面,綜藝節目也在借助微博、微信等社交工具和短視頻平臺,豐富節目宣傳的手段,節目內容片段得以在網絡上迅速傳播,這有助于綜藝節目的擴散口碑的提升。
10.產業鏈
《歌手》冠名6億,兩檔街舞節目招商總額一個6億一個6.5億。隨著綜藝節目招商額的不斷增長,綜藝節目的體量正在不斷變大。
相較于大體量的招商和制作,國產綜藝在上下游產業鏈的開發上,還存有很大空間。隨著資本的不斷注入和內容的不斷升級,打通全產業鏈將是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偶像練習生》還沒播完,9人組合就已經拿到1200萬的代言費,已經有不少人看到了綜藝節目產業鏈上機會。其實在產業鏈的打造上,行業已有過許多嘗試,其中做的最出色的當屬湖南廣電。
2018年,在偶像團體和粉絲經濟的風口下,綜藝節目產業鏈的挖掘重回行業視野,當然,這還需要資本、平臺、制作等各方的共同努力。
來源:傳媒一線 作者:舒恪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