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產業主要包括人工智能軟件開發、智能消費相關設備制造和人工智能系統服務,在企業領域分布方面,主要集中在安防、語音交互、醫療行業。據中國電子學會發布的報告顯示,2019年季度中國人工智能核心產業市場規模超過24億美元,相較于2018年同比增長約34.8%。
資本加速傾斜,政策紅利不斷釋放
人工智能作為一顆冉冉升起的啟明星,其發展引來萬眾矚目和資本青睞。清科資本數據顯示,2018年對AI來說是非比尋常的一年,全年人工智能行業融資額超過450億元,相比2017年的260億元增長超七成,自動駕駛汽車、圖像識別、視頻識別、物流自動化等領域成為投資熱點。
實際上,政府一直是倡導人工智能發展的主力,人工智能政策的不斷落地,使技術應用商業化進程大大加快。2017年,“人工智能”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和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正式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2018年,“人工智能”再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工信部發布《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創新重點任務揭榜工作方案》。
進入2019年,政府除了政策上的積極倡導外,在切實的落地政策方面已有了相對的強化。兩會期間,“智能+”一詞熱度居高不下,4月1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市場監管總局、統計局印發通知,正式向社會發布了人工智能工程技術人員等13個新職業信息。人工智能工程技術人員,其定義為“從事與人工智能相關算法、深度學習等多種技術的分析、研究、開發,并對人工智能系統進行設計、優化、運維、管理和應用的工程技術人員。”從事的內容包括:模型、算法、芯片等軟硬方面的技術研發,系統研發、部署和解決方案,以及技術咨詢服務等方面。
偽AI橫行,擠掉泡沫再談長遠發展
近年來我國人工智能領域在技術研發和產業應用層面均取得突出成果,帶來持久深刻的思維與變革。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一級市場人工智能領域共發生投融資事件602起,總融資額達到1278億元,資本向領域頭部企業集中的趨勢得以延續。
人工智能產業前景固然光明,但行業尚處于發展初期,部分投資泡沫已經比較明顯,存在不少偽人工智能企業。英國VC投資機構MMCVentures在調查了近2830家歐洲AI創企,發現40%的公司沒有證據表明任何機器學習技術和實際經營業務有關。無獨有偶,中國一些偽AI企業,為達成AI的效果,只是建立了簡單的數據庫,并從中不斷調取數據,從而在表面上達到“類”AI效果,融資金額達到上億美元,但還沒有真正的產品或者產能不足,很難快速商業化變現,業績增長難以匹配溢價。一旦投資機構如潮水般退散,裸泳的偽人工智能企業將被三振出局。
結語:隨著大規模深度神經網絡的使用,人工智能領域的進展日新月異。但用PPT和情懷圈錢的時代已經過去,盲目迷信技術和資本也不可取,那些擁有數據、技術,并真正理解應用場景的公司,將成為這波人工智能浪潮中的大贏家。
【來源:安防展覽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