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工業智能化浪潮中,由前特斯拉 +Google 團隊打造的 " 新物種 " 正引發資本競逐。
近日,工業通用具身智能領軍企業 IndustrialNext 宣布完成數千萬美元 A 輪融資,由硅谷頂級風投 Khosla Ventures 領投(OpenAI 首輪機構投資者),老股東 Y Combinator、沸點資本持續加注,告捷資本擔任獨家財務顧問。公司累計完成三輪投資,投資方包括了產業投資人聯想、小米和財務投資人 Khosla Ventures、奇績創壇、沸點資本、Y Combinator 在內的多元股東陣容。
本輪融資將用于團隊擴張、技術研發深化、量產交付加速及全球市場開拓。公司已手握全球 3C 和汽車行業頂尖客戶的數千萬元訂單,其自主研發的具身智能制造平臺正從源頭重構工業生產范式。
打破傳統制造桎梏:從 " 硬件堆疊 " 到 " 算法定義 "
在傳統工業自動化領域,硬件設備長期受困于預設程序固化、柔性不足的痛點。面對產品快速迭代、非結構化場景激增的挑戰,產線迭代周期冗長、復雜任務執行低效等問題日益凸顯。
基于此,IndustrialNext 專注于工業垂直領域具身智能技術的研發與應用,提出 " 算法定義制造 " 的革新理念,以端到端具身 AI 技術打通感知 - 決策 - 控制閉環,推出顛覆性的制造業通用具身智能平臺。
團隊深度融合特斯拉超級工廠生產經驗與基于全球前沿算法自研的工業具身模型,通過自研軟硬一體架構,賦予工業機器人 " 類人 " 的自主學習與動態優化能力。在總裝、測試、包裝等高柔性場景中,機器人可快速習得人工操作工藝,并自主適應產線波動,將傳統數周乃至數月的產線迭代周期壓縮至數小時或數天,顯著提升產線稼動率與固定資產投資效率。
" 具身智能制造平臺的本質是讓機器人擁有高級操作工的‘經驗直覺’,而非依賴預設代碼。我們的具身制造平臺已在 3C 和汽車行業的全球頂尖客戶完成驗證,在部分高柔性、快迭代的產線場景,實現了更短的交付周期、更高的節拍和更低的損耗。" 公司 CEO Allen Pan(前特斯拉 AI 自主工廠項目負責人)向媒體表示," 未來工廠中,人類操作工都將從重復勞動中解放,轉型為生產流程的‘算法訓練師’與‘策略指揮官’。"
頂級團隊 × 已驗證基因:特斯拉全自動產線經驗再度升級并復刻全球
IndustrialNext 的核心競爭力,源自其兼具頂尖 AI 技術積淀與工業場景 Know-How 的 " 雙螺旋 " 團隊:
創始團隊:CEO Allen Pan 與 CTO Lukas Pankau(曾任特斯拉 Autopilot 首席軟件架構師)曾合作主導全球首個全自動汽車產線 -- 特斯拉 Model 3 從 0-1 的建設,將自動駕駛技術成功遷移至制造產線,顯著降低生產制費和 BoM 成本;
技術班底:引入谷歌 DeepMind 具身模型核心算法專家,其他核心成員來自 SpaceX、波士頓機器人、奔馳等企業,覆蓋 AI、機器人、汽車制造三大領域;
商業化鐵三角:以 " 特斯拉產線老兵 + 全球 AI 頂尖大腦 + 制造業 KA 客戶專家 " 組合,構建技術研發、產品設計、交付落地的完整閉環。
雙輪驅動全球化:中國智造反哺,撬動萬億美元市場
面對工業智能化升級的全球窗口期,IndustrialNext 采取 " 中國深度 + 全球廣度 " 戰略,緊緊圍繞工業實際需求,以快速商業化落地為目標進行工程設計,于 2024 年下半年發布了第一代制造業通用具身智能制造平臺:
中國研發攻堅:依托中國制造業生態,與聯想、小米等產業資本深度協同,基于高復雜度真實場景需求和完整的供應鏈體系加速產品定義與研發,保障技術迭代效率;
全球商業放量:面向歐美、東南亞市場推出標準化制造平臺,以 " 開箱即用、模塊化擴展 " 降低部署門檻,快速搶占工業智能化升級紅利。
" 具身智能將在工業生產場景中催生出數萬億級新市場。" 機構投資人表示,"IndustrialNext 兼具特斯拉的硬核工程基因與 Google 的 AI 前沿視野,是極少數有望跨越‘實驗室 - 產線’鴻溝的團隊。"
定義新質生產力:一場工業智能化的 " 寒武紀大爆發 "
隨著 AIGC 技術向工業場景滲透,制造業正經歷從 " 機械臂替代人力 " 到 " 算法重構生產邏輯 " 的范式躍遷。IndustrialNext 的突破性意義在于:
技術升維:將具身 AI 能力注入制造終端,實現制造裝備自主進化;
成本重構:通過軟件定義硬件,削減重復性固定資產投入,提升 ROI 至傳統方案數倍以上;
生態賦能:構建制造業 "App Store" 模式,開放 API 供客戶自主零代碼開發場景應用。
" 這不僅是工具的迭代,更是生產關系的變革。" 行業觀察人士指出,"IndustrialNext 代表的工業具身智能新物種,正在重塑高端制造的價值皇冠。"
來源:獵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