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良性借貸,再怎么借也只會越陷越深新金融
因為以費代息暗抬利率、身份審核放水等問題,現金貸早有成為“網絡高利貸”的趨勢。
尤其是近年來,現金貸因為便捷、低門檻的‘優勢’,迎合了不少年輕“剁手族”的消費需求,從而在互聯網金融中異軍突起,但與此同時也將自身的弊端問題帶給了這些年輕人,使得不少年輕人還未有穩定收入便已負債累累,嚴重加大了新生代的生存就業壓力。
實際上,現金貸看似簡單,審核容易、放款快速、還款低息又低,但都不過是誘人上鉤的幌子。合同里暗藏的手續費、服務費或其他巧立名目的費用,不僅讓到手的借款先打了折扣,還變相抬高了利率。有許多違規平臺的年化利率逾100%,更有甚者高達幾倍,簡直就是“網絡高利貸”。
盡管監管部門早已開始整頓現金貸,曾多次下文要求現金貸平臺清理相關問題和違規業務,使得不少違規機構紛紛退場,然而卻依然有不少借貸機構變著法子手段盡出,去鉆法律的空子,它們一般通過與銀行、信托、持牌系消費金融公司、小貸公司等合作的方式繼續提供不合規的現金貸服務。
對此,監管部門應盡快實行登記備案制度,嚴格規范相關借貸平臺,強調平臺信息披露的義務,并制定“負面清單”,提高行業準入門檻。
連環套
現今,許多大學生或初入社會的小年輕,有很多因為日常開銷比較大,都會選擇暫時借現金貸應急,開始只是一千兩千的小數目,但因為收入問題,隨著借款還不上,又不敢跟家人張口要錢,只好從其他現金貸APP上借更多的錢,補上一筆借款的“窟窿”,結果債務鏈條越拉越長,很快就不堪重負,進而引發一系列惡果。
以費代息
不少大學生和“打工族”涉世未深,欠缺金融、法律知識,易被“看起來很美”的廣告所蒙蔽。
某些現金貸平臺為了覆蓋自身的不良率,常常會抬高利率和手續費,年輕人在困難時期看見這種“零門檻”內容,很容易就被吸引,從而忽略了合同本身所暗藏的陷阱。其中,最常見的做法就是變相抬高利率的“砍頭息”。
在此舉個例子,且感受下‘砍頭息’之恐怖:
小明在“現金白卡”APP上借款1900元,實際到賬1615元,服務費285元,一期14天,應還款1976元,最恐怖的是年化利率高達583%。
根據央行和最高法院對民間借貸的要求,借貸雙方約定的年利率不得超過36%,超過部分的利息約定無效。
但一些現金貸平臺為了規避風險,只要借款一還完就不再顯示服務費、逾期費的具體明細,使得現金貸問題難以根治,受害者更是維權困難。
做事要量力而行,借錢也一樣,無論是哪一種借貸,反正只要是涉及到借錢的,首先要考慮的就是自身的還貸能力,有借有還的良性借貸當然無傷大雅,若是陷入惡性借貸的局面,想擺脫可就難了。
【來源: 秋小雨】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